47 第四十六章(2/2)
“依我拙见,他们主要目的该不是要绑我们,我勉强听懂他们乱七八糟的口音,听出他们丢了样东西。也是因此,本要将我们带去给谁献上,却又临时将我们放在此处。”萧九华将手中水袋弃之于地,负手将其背于身后,特意高深莫测道:“李兄,走么?”☉
李惟清配合他的演出:“萧兄要去哪里?”
“当然是赶紧开溜,免得那帮冒充九刃教教众的人,忙完手头上的事情再来绑人。”萧九华笑意盈盈,毫不羞怯。
李惟清点头:“在理。”
他们二人如此说着,脚下却皆是分毫不动,像是偏要对方先动才肯迈开脚步。如此对视片刻,李惟清忽然又开口,道:“萧兄,我不认路。”
萧九华点点头,仍是一副天生的笑面,语中习惯性地带上笑意,却难得有些僵硬:“不错,我也是。”
阿秋固然是认路的。
崔晓记性好,定然也能记得来路。
可他们二人此刻却也站于林中,挪不开步子。
因为他们面前竟站了一帮小孩。
小孩是真的小孩,可他们口中话语崔晓却全然听不明白,只觉叽里咕噜地绕的人头晕。虽然如此,但他当然也看得出这帮人眼中闪烁的恶意,也瞧见了他们指间有几点寒芒,因而他已不将这些人当作小孩看待,手已抚在剑柄之上。
阿秋也不瞎,她还未动,不过是因未见过这几人上山,心感疑惑。这么多的小孩聚在一起,总是显眼的,她一直待在山上,闲来无事当然格外注意山上之人,可却未曾见过他们。
他们是谁?
他们像是正在商议,随后像是拿定了主意,领头模样的男孩便走到他们面前,取出……一只水袋来。
崔晓顿时有些忍俊不禁。
无他,只因那水袋上歪歪扭扭有几个小字,而领头男孩又摊开另一只手,像是索要物什的模样。
水袋上仅有仨字:九刃教。
赫然是和李惟清与萧九华那只同一款式。他侧过身子给阿秋看,阿秋便也哑然失笑。
他们都知晓,九刃教断然不会收这些小孩为教众。除非这帮小孩这个年纪便已能斩下两个成年人的头颅,又或缝住孩童嘴巴,再将之手脚挑废,置于瓮中……崔晓思至此处摇了摇头,不愿再将九刃教在江湖之上的传闻想下去。
可他们在领头男孩走路时便已经觉出,这帮小孩半点内力也没有,只练了些许浅薄的外家功夫。这样的小孩,倘说搬些重物找找东西也罢,当个仆役且能有些用处,九刃教要之何用?
况且九刃教的信物,着实不会是一只陈旧水袋。
“怎么办?”因而崔晓问道。
阿秋还未等回答,这帮小孩却像是看出二人压根不信,招手一喊,便让伙伴亮了兵刃,一齐围上。如此一来,崔晓更是看出这帮人压根没被好好教过,步伐错乱无章,与一般小孩也就有个手持兵器,且力气要更大些的区别罢了。
他也不必再问,抽手而上,应对自如,一掌一个击晕了便是。这事来得正巧,他便循记忆中老瘦条儿出掌与步伐,同他们玩闹般对打,待他们倒的一个不剩,崔晓还觉有趣,兴致勃勃。
阿秋拾了那只水袋,实在是忍不太住,笑意压下又起,笑个没完。
“诶呦。”她笑得断断续续,“我听过不少假借九刃教行事的人,这次是我见过的最离谱的,等找到萧九华,定然要他也再笑上一笑。”
提及此处,崔晓以拳击掌,忽然记起:“说来,阿秋姑娘先前说过,有九刃教的人在这座山上。他们莫非是见过过往江湖人有些惧怕这个名号,因而冒充?”
“可能。管这作甚,我们且还是先找到你师兄与萧九华,免得他们遇上真的九刃教的人不是?”阿秋唤小灰一声,便又率先跟上。
“也是。”崔晓应了一声,再多瞧两眼横竖相压躺趴了一地的小孩,自觉用力不大,不多时他们应该能自己醒来。便对先前仿的步态掌法多做些思考,迈步跟上了阿秋。
【作者有话说】
“酒色财气,贪嗔痴怨,人我是非”化用自元·马致远《黄粱梦》第四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