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第四十二章(2/2)
他便说道:“我在镇上见到了郑青岚的尸体,她手里却拿着百馨坊的刀。”
“是我杀的。”萧九华淡淡地说道,“我当然认得出百馨坊的刀。没有内力,走路自然就要慢上一点,所以我也只是在你们前不久到的这里。”
可他明明刚说过不和女人打架。
阿秋说道:“是这样的,而他一来,我的铃铛就丢了,铃铛丢了我当然要找。小灰闻着味一路走去,就遇见了你们,我当然会以为,是你们偷了我的铃铛。”
“但是实际上,你自己也不知道这铃铛是什么时候丢的。”崔晓接道。
阿秋承认道:“没错,我也不知道具体什么时候丢的。正要去找,就见他淋着雨还能边笑边走,看上去脑子不太正常,这样的人,难道不该将他捉到屋里,生火取暖吗?”
实在是应该这样做的。
小灰已经自己走到一旁,抖着毛甩下`身上雨水。
屋子里已经有些太热,虽然外面下着雨,可现在不过是夏末,这火实在太旺了些。不过他们的衣服也还没有烤干,在雨停下之前他们也是什么也干不成的,因此,也没人提出要将地炉的火灭一灭。
“赵大侠呢?怎么没和你们一起。”萧九华问道。
“他只让我们等他半日,他没来找,我们便先行去清烨山庄。”李惟清说道。他的包袱一直护在怀里,湿的还不厉害,他便没有将里面东西拿出,此刻却从中抽出一卷书来,打开翻看。
毕竟雨还下着,他总要做些什么,才好打发时间。
萧九华好奇地看了他两眼。
“赵大侠是谁?”阿秋问道。
崔晓嘴快,一下子说出:“就是赵平。”
“赵平又是谁?”
“赵平就是宁平,用春雨剑的宁平,他是一个很守信用的人。”萧九华解释道。
“他为什么既叫赵平,也叫宁平?那么他究竟姓赵,还是姓宁?你说他很守信用,可一个很守信用的人,为什么要这样隐姓埋名。”阿秋认真地问道,“守信用的人总是受欢迎的,我就喜欢和守信的人交朋友。”
崔晓不知道为什么,只得闭嘴。
萧九华却是知道的,他慢悠悠地说道:“因为他做了一件错事,所以他答应了别人,将春雨剑扔下,不再用剑了。又因为这件事情,所以他的朋友很生气,将他赶了出去,让宁平找到春雨剑再回去找他,否则就干脆找个犄角旮旯待着,眼不见心不烦。”
“然后呢?”崔晓也十分好奇。
“他没去找那把剑,却走到了赵家村,干脆在那里住了下来,他就给自己改了赵平这个名字。”萧九华笑道,“因为他觉得他自己不但对不起朋友,也很对不起家族的人。”
萧家人总是一副江湖上的事都知道的模样,他知道这些事情好像也不奇怪。
但赵平分明是想让崔晓找春雨剑的,虽然不知为何,又让他不要找了。
“他是个很守信用的人,但他不该扔掉他的剑。”阿秋说道。
“没错,那可是春雨剑。”萧九华点头。
阿秋却摇了摇头:“不是因为是什么剑,我也不知道春雨剑是什么。”
李惟清忽然打了一个喷嚏。
这不能怪他,短短几天里已经淋了两次雨,路上没有得到任何休息,他又不会武功,这样一来,染上风寒就实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
阿秋笑了起来:“我可以为你们拿些酒,做些热汤,但我这里可一点药都没有。”
“劳烦了,阿秋姑娘。”李惟清发觉自己已有些鼻音。
小屋的旁边还有一处更小的矮房,想必那里就是阿秋的厨房,因为阿秋站起身来,不是去旁边的房间,而是要推门而出。
可她却没有走出去,而是转过了身来。
崔晓与李惟清也已经知道了她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本已拴住两匹马的地方,已经变得空荡荡了。◥
紫金山离清烨山庄不算很远,但也要骑快马走上半日,阿秋在山里已经生活了许久,她说这雨会要一直下到深夜,自然不会有错。崔晓与李惟清冒雨走也并非不可,但以李惟清的速度,却绝不可能在半日里走到清烨山庄,而夜间在下着大雨的山里行走,本就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这附近倒是有一条暗道,不知是作何用处,一直打通了很远,离清烨山庄倒是很近。”阿秋有一点犹豫,“可我还要去找我的铃铛,小灰嗅觉非常好,就算是在下雨,也一定能带我找到铃铛。”
“假如你告诉我们那处暗道的位置?”
“那个地方很难找。”阿秋有些苦恼。
“不如这样如何。”萧九华说道,“你们先帮阿秋找到她的铃铛,她再带你们从地道去清烨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