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弦音惊鹤(1/2)
演播厅的灯光在颁奖词落下时骤然亮起,林渊垂在身侧的指尖还残留着琴弦的震颤。评委席最末那位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起身时,座椅与地面摩擦的细响突然清晰起来——这人自始至终没在镜头前露过正脸,此刻却穿过台前涌动的记者群,径直朝后台走去。
"林先生。"
助理小周的声音带着难掩的激动,手机屏幕上全是实时弹出的热搜:#国风改编天花板#、#林渊 沧海一声笑古筝版#,甚至有营销号翻出他之前在《声林》舞台上弹吉他的画面,配文"被耽误的民乐天才"。但林渊的视线始终落在那个背影上,直到对方在安全通道门口顿住,指尖轻轻叩了叩门框。
后台化妆间的白炽灯在那人转身时照亮半张脸,左侧眉骨下方的暗红胎记像片褪色的枫叶。林渊忽然想起第二卷大纲里关于"乐府音乐人"的伏笔——这个在业内以"毒舌"着称的金牌制作人徐鹤,正是第二卷中期要出现的关键人物,负责为男主角打通传统音乐市场的壁垒。
"改编得不错。"徐鹤从西装内袋摸出银色名片,边缘还带着体温,"但你不该把古筝码左移两寸。《沧海》的气口在'苍生笑'三个字,弦距宽了半指,啸声就压过了人声。"
指尖划过名片上凹凸的烫金字体,林渊忽然想起前世在音乐学院旁听时,教授曾提起过徐鹤当年为《长安夜话》配乐,坚持用断纹古琴录制,结果在混响室耗了三天三夜调整泛音共振。此刻这人说话时习惯性摸向西装口袋,那里应该装着随身携带的校音仪。
"下一轮主题是'南北调'。"徐鹤忽然转身,风衣下摆扫过墙角的绿萝,"抽到的曲目是《茉莉花》,苏派评弹版。"门在他身后合上时,最后一道光映出他指尖夹着的银色校音叉,正是三十年前"乐府"成立时定制的款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