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寒门青云路:我在官场撕伞的日子 > 第4章 阡陌焕新生

第4章 阡陌焕新生(2/2)

目录

05 新生

惊蛰日的非遗大集人潮涌动,AR展厅里数字茶灵穿梭飞舞。孩童们戴着感应手套"采摘"全息茶叶,老人对着智能茶灶回忆往昔:"我十四岁炒茶那会儿,哪想过火候能由电脑控制。"

林雪启动新研发的嗅觉模拟器,龙井清香弥漫展馆:"文旅部要把炒茶香气做成数字藏品,链上拍卖收益归村集体。"

陆明川在电子签约屏按下手印:"茶渣再生建材技术正式授权本地企业,专利费全部注入乡村教育基金。"

06 润物

清明雨细,智能祠堂迎来首批研学少年。周昊调试着全息族谱:"点击人名就能看三维生平影像,族规家训转化成了互动游戏。"

林雪领着孩子们制作电子花灯,茶渣纸在激光雕刻下绽开牡丹纹样:"晚上无人机编队表演,记得扫描灯笼看AR动画!"

陆明川站在鹰嘴崖监测站,看着光伏板在雨中为传感器持续供电。手机弹出通知:"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获国家应急管理部科技创新奖。"

07 共生

立夏时节的茶田宛如绿毯,科研团队与村民代表围坐智能凉亭。老李点开智慧农业APP:"专家说在茶树间种中药材,每亩能增收五千。"

林雪展开生态规划图:"省环保厅批准了种养循环方案,茶渣喂蚯蚓,蚯蚓肥育菌菇。"

周昊放飞测绘无人机:"文旅局要在山顶建星空观测站,设计图参考了宋代浑天仪造型。"

陆明川沏开新制的紫笋茶,全息投影在杯口演绎茶马古道故事。茶香混着雨后泥土的气息,漫过正在更新数据的电子界碑。

08 永续

高校创新成果展的鎏金奖台上,老茶篓与量子计算机比邻而居。玻璃展柜里的《乡村振兴技术白皮书》自动翻页,停在全国推广路线图那章。

陆明川在电子留言屏写下:"科技当如细雨,既润新芽,也养深根。"身后大屏同步播放着茶山实景——无人机正在云海间播种绿肥,智能灌溉系统折射出七彩虹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