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寒门青云路:我在官场撕伞的日子 > 第2章 青春筑梦时

第2章 青春筑梦时(2/2)

目录

陆明川将茶渣再生建材参数导入模型,危房标记的红点陆续转绿:"科技应该让乡愁有处安放。"

05 创新硕果满枝头

快递员送来贴着"科技特派员"标签的包裹,里面是金灿灿的"挑战杯"全国特等奖证书。附信印着青石县公章:"茶渣再生路政工程竣工,惠及8个行政村,户均年增收2800元。"

手机嗡嗡震动,班级群弹出通知:"《茶产业与绿色建材融合发展模式》入选国家博物馆'青春献给新时代'特展,展期六个月。"

06 云上赋能新农人

5G直播镜头前,陆明川演示手机APP操控智能搅拌站。茶农老李在连线中展示二维码:"扫码就能查建材质量,大学生还教我们在抖音卖茶渣工艺品!"

林雪开启数字沙盘,大别山古村落的三维模型旋转展示:"温湿度数据实时上传县政务云,AI自动生成《传统建筑健康诊断报告》。"

巡查组组长举起新版《数字乡村建设指南》:"你们的技术方案写入第六章,下周在全省推广培训会上示范教学。"

07 携手共绘新画卷

全国双创周展台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金奖证书在水晶展柜里熠熠生辉。大屏播放着青石县茶农访谈:"这些娃娃把我们的苦茶梗变成金疙瘩!"

周昊调试着数字孪生系统:"住建部刚批复'非遗技艺创新中心'项目,就在你们青石县鹰嘴崖下。"

林雪展开规划图,AR投影在展台升起虚拟茶山:"明年这里会建成产教融合实践基地,让更多学子参与乡村振兴。"

08 薪火相传向未来

校史馆"新农人"展区恒温恒湿,陆明川母亲的采茶篓静静陈列在防弹玻璃柜中。电子标签循环播放着纪录片片段:晨雾中的茶山,大学生团队与茶农共同调试智能监测设备。

月光漫过李文正图书馆的玻璃幕墙,论文终稿在电子屏滚动:"所述成果入选《中国乡村振兴蓝皮书》,相关技术获三项国家发明专利,技术转让收益全部捐入'春雨助农'基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