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江南崛起(2)(2/2)
有此“二术”为根本,桓佑已经开始在江南四郡普及蒙学。
他要北伐,他要做皇帝,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
这些人才在哪里?
自然在蒙学的学堂中。
而且,桓佑也看出了孙策不让他接触军队的用心。
只是桓佑一点都不担心,该怎么为孙策出谋划策,就怎么出谋划策,让孙策认为桓佑真的是无比忠诚。
四年间,荆州的富裕程度,至少表面看起来,一点也不比当年的青州差。
这也坐实了,桓佑确实是“仙人弟子。
也就是说,继青州成公子之后,又出了江南佑公子。
在桓佑从孙策手中夺取了江南四郡的掌控权之后,江南流出了“佑仙出,成仙隐。江南兴,四海一。”的歌谣。
这歌谣唱得没错。
蔡成沉睡,就也相当于“隐”了;而蔡成隐没的同时,江南佑公子横空出世。
哪里有仙人弟子,哪里便会兴旺。
至于“四海一”,也没有人怀疑。
青州成公子近四年韬光养晦,然后便一鸣惊人,仅用一年半,便尽收江北九州。
如今江北没了成公子,江南却有了佑公子。同样给佑公子数年时间,或许也会开创一个全新的朝代吧?
这是后话。
桓阶成为牧府长史,桓佑成为牧府治中从事,长沙桓氏却低调了起来。
无论是四郡官吏,还是世家大族,似乎都没有人与桓氏走得很近的。
哪怕江南四郡的世家大族几乎都是姻亲,可桓氏一族却主动淡化与其他世家大族的联系。
哪怕就是走亲戚,也都是女眷,而且还是每年年节走上一次。
几年下来,桓阶也好,桓佑也罢,都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鲁肃、周瑜对桓佑的防备,也在逐渐淡化。
他们也不想捕风捉影。
军队在周瑜手上,政务有鲁肃和桓阶,政策与发明有桓佑,江南的高速发展,似乎都证明了桓氏一族没有异心。
按桓佑拟定的《江南发展规划》,在393年底,江南四郡不仅没有了佃户和流民,就连山匪、水匪都销声匿迹了。
到了公历396年,孙策觉得江南已经强大无比,他已经准备称帝,然后御驾亲征,大举北伐了。
此时的江南,已经把大汉朝廷私下称为“北方朝廷”。
其心可见。
结果,孙策的想法却遭到了鲁肃、周瑜和桓佑的一致反对。
你割据一方倒是没什么,或者说,因为这几年大汉北方天灾不断,只能容忍江南割据。
但如果此时便称帝,就是逼着北方朝廷倾家荡产也要讨伐孙策、收复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