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再当护花使者(2/2)
可那之后,各自的工作越来越忙。我埋首于教学和科研,评职称时需要发表论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一篇关于《热工仪表在机组控制中的应用》的论文发给了《东北电力技术》。没成想,没过多久就收到了用稿通知,杂志寄来的时候,我捧着那本印着自己名字的期刊,在办公室里转了三圈——要知道,这可是东北电力行业的核心期刊,好多老教师投稿多次都石沉大海。
或许是找对了方向,后来我又陆续写了几篇论文,从热控系统的优化到仪表校准的新方法,篇篇都被《东北电力技术》录用。同行的老师见了我就打趣:“庆柏,你这是摸透了期刊的脾气啊,篇篇投中,太神了!”就连娄老师都拿着我的论文说:“这水平,够评副教授了。”后来,我又试着给《东北电力科技动态》投稿,同样顺风顺水,每次收到编辑部寄来的稿酬汇款单,数额不多,却足够让我高兴得半夜睡不着觉——那是对我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我在教学之外,找到的另一种价值。
更让我意外的是,《东北电力技术》编辑部竟发来邀请函,邀请我担任期刊的通讯员,负责组稿和稿件初审。我欣然接受,每次收到初审稿件,都会想起自己第一次投稿时的忐忑,便格外认真地审阅,偶尔还会给作者写几句修改建议。
那年夏天,技改局组织全省电力行业的通讯员会议,我作为《东北电力技术》的通讯员应邀参加。会场设在省科技馆的报告厅,当主持人介绍“接下来由《东北电力技术》主任编辑郁荣同志做报告”时,我手里的笔“啪”地掉在了地上。
台上的郁荣穿着一身浅灰色的西装套裙,头发利落地挽成发髻,手里拿着话筒,声音清晰而沉稳:“近年来,东北电力行业的技术革新速度加快,我们期刊希望能更多地收录一线生产和科研方面的论文……”她比从前更干练了,眉眼间多了几分从容,可笑起来时,眼角的弧度还是和当年在元宝山电厂时一样。
大会结束后,组织方安排与会人员去夏宫游泳。我站在泳池边,正犹豫着要不要下水,就听见身后有人喊:“庆柏!”回头一看,郁荣穿着泳衣走过来,手里拿着泳帽,笑着说:“没想到能在这碰到你,我这自由泳总练不好,打腿像面条似的,你可得教教我。”
泳池里的水泛着蓝盈盈的光,我带着她到浅水区,先示范打腿的动作:“膝盖要放松,用大腿带动小腿,发力要均匀……”她跟着学,起初腿还是软塌塌的,我耐心地纠正她的姿势,手把手地教她感受发力点。阳光透过玻璃顶洒在水面上,溅起的水花沾在她的脸上,像星星落进了水里。她学得很快,没一会儿就能稳稳地打腿前进,笑着朝我挥手:“你教得太好啦,比教练讲得清楚!”
我们在泳池里聊了许久,她只字没提我那些论文的事,仿佛我们之间从未断过联系,还是当年在元宝山电厂一起聊专业的校友、同事。我忽然想起那年夜里的慢车,想起实习时一起巡检的日子,想起那些投出去的论文——原来有些机遇,真的不是努力就能求来的,就像我没想到会在通讯员会议上重逢她,没想到她竟是期刊的主任编辑,更没想到会在泳池边,以这样轻松的方式续写当年的缘分。
池水轻轻晃着,映着她的笑脸,我忽然明白,所谓“护花使者”,或许从来不是刻意的守护,而是岁月里的彼此照亮——当年陪她坐一宿火车的关照,如今教她游泳的耐心,就像我们各自在电力行业里深耕的岁月,看似平行,却在某个转角,因为一份默契与缘分,再次交汇。这大概就是老天爷的眷顾吧,在不经意间,让那些温暖的过往,都有了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