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丫鬟谋权:从宫闱走向盛世 > 第139章 边疆学校

第139章 边疆学校(2/2)

目录

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行吧,顾将军也要做学问了。”

招生的事也提上了日程。我们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宣传上学的好处。起初不少百姓还有顾虑,担心孩子读书耽误农活,更怕将来考不上功名,反而浪费时间。

“你们想想,识字的孩子长大了,就算不当官,也能算账、写信、看医书。”我耐心解释,“以后做生意、种地都能用上。”

“我家娃儿天天在地里跑,哪有空念书?”一位妇人抱着胳膊,满脸怀疑。

“我们提供补贴,孩子每天只上半天课,剩下时间还能帮家里干活。”顾言澈在一旁补充。

“真的?”她半信半疑。

“当然是真的。”我拿出一张纸,“这是我们的承诺书,盖了印,白纸黑字写着呢。”

她低头看了半天,终于点头:“那……试试看。”

消息传开后,报名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家的孩子已经十几岁,错过了启蒙年纪,但他们还是想让孩子识几个字。

“我小时候就想读书,可惜家里穷。”一位老人拉着我的手感慨,“如今有机会,说什么也不能让孙子再吃这个亏。”

第一批入学的孩子共有四十七人,最小的六岁,最大的十五岁。开学那天,孩子们穿着干净的衣服,在操场上排队等候。他们的眼神中透着好奇与期待,像是一颗颗等待发芽的种子。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学生了。”我站在台上,声音轻柔却坚定,“希望你们在这里学到知识,也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老翰林咳嗽一声,走上前来:“老夫姓陈,是你们的先生。既然进了学堂,就要守规矩。谁若捣乱,罚抄《千字文》一百遍。”

“我叫柳无涯。”那位怪人晃着酒壶,“谁敢惹我生气,我就让他背《论语》。”

“我是周子安。”江南名士微笑着拱手,“愿与诸位共度寒窗苦读之日。”

孩子们窃窃私语,眼中既有敬畏也有兴奋。

顾言澈站在我身旁,低声笑道:“你说他们将来会不会有人真的考上状元?”

“说不定。”我望着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心中泛起一丝柔软,“至少,他们已经有了选择未来的权利。”

夕阳西下,晚风吹拂着院中的柳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我知道,这只是个开始,但这一刻,我仿佛看见了边疆未来的模样——不再只是烽火狼烟,而是书声琅琅,灯火通明。

“你说……”我忽然开口,“如果我们失败了怎么办?”

顾言澈沉默片刻,然后缓缓道:“那就再来一次。”

他的语气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我转头看他,他也正看向我,眼底闪烁着熟悉的光芒。

“那你呢?”我轻声问,“如果有一天,你要在战场和这些孩子之间做选择……”

他毫不犹豫地答道:“我会让他们都活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