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丫鬟谋权:从宫闱走向盛世 > 第114章 深入地方

第114章 深入地方(2/2)

目录

“先让各地上报新政施行情况的文书暂停两日。”我提议,“然后派遣可信之人分赴各地,实地核查。”

他点头:“你可有合适人选?”

我想了想,笑道:“顾言澈虽在京城,但他手下影卫遍布各地,消息灵通。另外,云逸尘的商会也在多地设有据点,若能借用他的眼线,事半功倍。”

赵晟嘴角浮现一丝笑意:“你倒是会用人。”

我耸肩:“权谋之道,贵在借势。”

我们在江宁又盘桓了几日,走访了更多村落,也约谈了几位不愿发声的县令。起初他们支吾其词,但在赵晟亲自问话后,终于吐露了部分真相。

原来,新政虽好,但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明确细则,导致地方官员各行其是。更有甚者,趁机加征杂税,将本应减免的部分转嫁到其他名目上。

“这不是改革,这是换汤不换药。”一位年迈县令叹息道,“新政若无配套制度,终将成为贪腐者的遮羞布。”

我听得心惊,也更加明白,改革从来不只是颁布一道诏书那么简单。它需要监督、需要反馈、需要不断调整。

回到江宁府衙,我铺开纸笔,开始整理收集到的信息。赵晟坐在一旁,静静看着我书写,忽然开口:“你有没有想过,将来若你不做谋士,还能做什么?”

我笑了笑:“也许种田吧。远离朝堂纷争,养几只鸡鸭,种种花,喝喝酒。”

他轻笑:“你这样的人,怎么也逃不过庙堂。”

“我只是不想让新政变成空谈。”我放下笔,看向他,“陛下,接下来该怎么做?”

他沉思片刻,道:“你列出的问题,我会带回京城,请几位大臣商议修改细则。至于那些阳奉阴违的地方官员……”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抹冷意,“一个都不能放过。”

我点头:“还需建立一套监督机制,比如设立专门的巡察司,定期巡视各地,确保新政真正落实。”

他抚掌而笑:“好!就依你所说。”

那一夜,我在客栈写下一封密信,命人快马加急送往京城,寄给顾言澈。

信中写道:“幽影之事未了,新政背后亦藏黑手。请速查京中是否有人暗中操控督查使团,另,向云逸尘借调一批眼线,务必尽快查明各地虚实。”

写罢,我推开窗,夜风扑面而来,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

远处的灯火星星点点,像极了谢婉柔当年在宫中点燃的烛火。那时她还未成为太后,只是个温柔的少女,在夜深人静时对我说:“清欢,愿你一生平安。”

如今,我已无法回头。

翌日清晨,赵晟召集江宁府大小官员,当众宣布将彻查新政施行问题,并承诺凡如实反映情况者,皆不予追究。

官员们神色各异,有人惶恐,有人愤懑,也有人松了口气。

我知道,这只是开始。

改革之路漫长且艰险,但我已不再是那个躲在谢婉柔身后的小丫鬟。如今的我,是这场变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风起于青萍之末,而我,正站在这风眼之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