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 第429章 信念长存

第429章 信念长存(1/2)

目录

"这是南熙洲社会主义运动的新起点。"朱见明说,"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

"也是新的挑战。"朱昭熙提醒,"外部势力不会坐视不管。他们会加大对我们的压力,可能是经济上的,也可能是政治上的,甚至可能是军事上的。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果然,不久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虞元国施加经济压力,限制出口关键设备。一些之前承诺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也突然终止了合作。

"我们早就料到了。"朱昭熙在会议上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发展自主产业。依赖别人,永远不会真正强大。"

会后,朱见明留下来,对她说:"我担心我们的工厂会受影响,特别是钢铁厂和农机厂,很多设备还需要进口零件。"

"我知道。"朱昭熙点头,"所以我们必须加快自己的设备制造能力。今天下午,我去和张建国谈谈,看能不能把设备制造厂的进度提前。"

当天下午,朱昭熙来到设备制造厂。张建国正在车间里和几位工程师讨论图纸。

"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张建国直言,"一些精密零件的加工精度不够,我们现有的机床达不到要求。"

"需要什么设备?"朱昭熙问。

"需要一台高精度磨床。"张建国说,"但这种设备被限制出口,我们买不到。"

"那就自己造。"朱昭熙毫不犹豫,"你们先画出图纸,我们找国内最好的工匠配合,先做一台样机试试。"

张建国有些犹豫:"这需要时间,而且成功率不高。"

"我们没有退路。"朱昭熙说,"与其等别人卖给我们,不如自己想办法。你们只管技术,其他问题我来解决。"

接下来的日子里,设备制造厂组织了一个攻关小组,由最有经验的工程师和几名老工匠组成。他们白天在车间试验,晚上在办公室修改图纸。朱昭熙几乎每天都来厂里,有时带来新的材料,有时带来食品和药品。

三周后,第一台国产高精度磨床终于试制成功。虽然比进口设备笨重,效率也低一些,但已经能满足基本需求。

"这只是开始。"张建国对朱昭熙说,"只要我们不断改进,迟早能造出和进口设备一样好的机器。"

"而且这会让我们的工人学到更多技术。"朱昭熙补充道,"这才是最宝贵的。"

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虞元国很快建立了自己的设备制造厂。虽然技术还不成熟,但已经能满足国内部分需求。从简单的农机零件,到一些工厂设备,都能在国内生产。

"我们会越来越好。"一位年轻工程师说,"因为我们有信念。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为什么而奋斗。"

"对,有信念。"朱昭熙说,"这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只要信念不垮,我们就能克服任何困难。"

时间慢慢推进,虞元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工业体系基本完善,从采矿到加工,从制造到装配,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