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同心筑梦(2/2)
技术培训班很快就开课了,张建国和几位专家轮流授课,每天晚上讲理论,白天带着学员在车间里实践,从设备原理到故障排查,手把手地教。
学员们学得很认真,遇到不懂的问题,不管是上班时间还是休息时间,都会主动找专家请教,专家们也耐心解答,毫无保留。
与此同时,联合企业的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虞国的投资方派来了代表,和虞元国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一起开会,讨论项目规划。
虞国代表提出,第一批项目以资源加工为主,比如羊毛加工厂、肉类加工厂、矿石初加工厂,这样投资少、见效快,能尽快解决就业问题,还能为虞元国带来外汇收入。
朱见明却有不同的想法,他在会上说:“只做资源加工,虽然见效快,但长期下来会陷入‘资源依赖’的陷阱,我们的利润会很低,而且一旦资源价格波动,经济就会受影响。
我建议,在做资源加工的同时,也要布局高附加值产业,比如羊毛深加工,生产高档毛呢、羊绒制品,或者利用矿石资源,发展一些简单的机械制造产业,这样才能让经济更稳定。”
会议室里安静了下来,大家都在思考朱见明的话。朱昭熙看了看众人,开口说道:“见明的担心有道理,我们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这样,我们分两步走 —— 第一步,先上几个资源加工项目,解决就业和外汇问题,让牧民们尽快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第二步,等经济稍微稳定一些,就开始布局高附加值产业,逐步升级产业结构,避免依赖单一资源。”
“但这样会增加初期投入,我们现在的资金有点紧张。” 负责财务的官员提醒道,“资源加工项目已经需要不少钱,再加上高附加值产业的前期调研和筹备,资金压力会很大。”
“钱的事我去协调。” 朱昭熙说,“我们可以向虞国的国家银行申请专项贷款,专门用于高附加值产业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过,贷款要花在刀刃上,每一笔钱都要做好规划,确保能产生效益。”
几天后,朱昭熙和王明通了电话,说明了申请贷款的想法。王明在电话里说:“贷款可以批,但你们要有明确的还款计划,不能盲目投资。虞国的资金也需要用在刀刃上,我们支持你们,是希望你们能稳步发展,而不是走弯路。”
“这个你放心,我们已经做了详细的项目规划,还款计划也制定好了。” 朱昭熙笑了笑,“我们不是来要钱的,是来做事的。借的钱,一定会按时还,而且会用这些钱做出成绩,让南熙洲的社会主义事业更稳固。”
“这我信你。” 王明的语气很坦诚,“李怡同志也让我转告你,她支持你在南熙洲的布局,要是遇到什么困难,虞国政府会尽全力支持。”
“替我谢谢她。” 朱昭熙说,“告诉她,我会把握好分寸,不会急功近利。赤化南熙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们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让每个项目都落地生根,让每个牧民都能受益,这样才能让大家真正认同社会主义。”
联合企业的第一个项目 —— 草原乳制品加工厂,很快就确定了选址和建设方案,选在都城附近的一个小镇上,这里交通便利,离牧区也近,方便收购牛奶。开工那天,没有隆重的仪式,只有施工队、专家和政府官员围着工地站了一圈。
朱昭熙站在最前面,看着眼前的空地,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建这个工厂,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做出让人民放心的产品,让牧民们的牛奶能卖个好价钱,让孩子们能喝上优质的奶制品。大家一起努力,把这个工厂建好、管好。”
话音刚落,施工队就开动了机器,挖掘机开始平整土地,卡车拉着建材陆续进场,工人们各司其职,一派忙碌的景象。朱昭熙在工地待了一上午,查看施工进度,和施工负责人确认安全措施,直到中午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