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共渡难关(2/2)
朱见明也表示:\"草原上的资源是我们的,我们有权利决定怎么开发,不用听外人的指手画脚。\"
朱昭熙点头表示赞同,她给李怡回电,让虞国政府坚决拒绝明国的要求,同时联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应对可能到来的经济制裁。她还让朱见明组织牧民,加强对铁矿区域的保护,防止其他国家的人私自进入开采。
明国见虞国和虞元国不肯让步,果然联合宁国、越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虞国和虞元国实施了经济制裁。他们停止了和虞国的贸易往来,禁止本国商人和虞元国进行交易,还在国际上散布谣言,说虞国和虞元国\"破坏国际秩序\"。
经济制裁给虞元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草原上的羊毛和肉类无法销往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有虞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采购,但销量还是减少了不少,牧民们的收入受到了影响。一些依赖进口的工业制品也断了货,比如部分机器零件和药品。
面对这种情况,朱昭熙没有慌乱。她组织牧民扩大内需,建立了更多的农畜产品加工点,把羊毛和肉类加工成各种食品和日用品,在草原内部和虞国销售。同时,她让虞国的工厂加快研发,生产替代的机器零件和药品,尽量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她还鼓励牧民发展特色产业,比如用草原上的草药制作药品,用羊毛编织手工艺品,这些产品在社会主义国家很受欢迎,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弥补了部分贸易损失。
在应对经济制裁的过程中,朱昭熙发现虞元国的本土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懂工业技术和国际贸易的人才。
之前派去虞国学习的年轻人虽然已经回来一部分,但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她立刻和虞国协商,增加了选派留学生的名额,让更多的虞元国年轻人去虞国学习,同时邀请虞国的专家来虞元国开设培训班,培养本土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朱见明也成长了不少。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朱昭熙,而是主动承担起管理国家的责任,积极协调部落之间的资源,组织牧民应对各种困难。刘志远也放下了之前的执念,全力协助朱见明,利用自己在部落里的威望,动员牧民支持国家的决策。
虽然经济制裁带来了很多困难,但也让虞元国的牧民们更加团结。他们意识到,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保护好草原,才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克服困难,草原上的现代化建设并没有因为制裁而停滞,反而在艰难中稳步推进。
几个月后,虞元国的第一座小型钢铁厂在草原腹地建成投产。虽然规模不大,但这是草原上的第一座钢铁厂,标志着虞元国开始有了自己的重工业。牧民们第一次看到钢水从高炉中流出,都兴奋不已,纷纷赶来观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与此同时,炼油厂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虽然虞元国的石油储量不多,但足以满足国内部分需求,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这对草原上的交通运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将来发展农业机械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