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大明:本公主配享太庙 > 第367章 技术落地

第367章 技术落地(2/2)

目录

会议结束后,李怡向朱昭熙汇报虞国国内情况。虞国工坊已接到明国、宁国的订单共五百台,新型高炉冶炼的产量每月可达一千台,能满足各国需求。同时劳动国际成员国的技术培训进展顺利,韩国已有三百名技术人员掌握了新设备的维护技能。

朱昭熙表示接下来要重点关注技术联盟的管理,确保非社会主义国家不会滥用技术。同时要加快国内新技术研发,保持技术优势。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联邦博弈中占据主动。

联邦三十七年正月,明国工坊的传动装置示范项目正式投入使用。机械传动稳定性显着提升,能耗从原来的百分之十五降至百分之十,每月节省成本近万元。工坊主管表示这项技术不仅降低成本,还提高了产品质量,计划在年底前将所有设备都进行改造。

同一时间,宁国冶炼工坊的首批改造高炉冶炼投入运营。新装置的燃料效率远超预期,比旧装置节省了百分之四十的燃料消耗。工坊负责人预计全年可减少燃料消耗数百吨,同时改善工作环境。

越国的高炉冶炼生产线在十月顺利量产。虽然初期产品的效率比虞国样品略低,但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百分之七十,很快应用于矿山和冶炼工坊。越国矿山负责人表示改用新装置后,生产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预计两年内能收回投资。

这些技术落地的成果,让原本反对朱昭熙连任的国家逐渐改变态度。明国、宁国等国开始主动与虞国协商,希望能引进更多技术,如改良炼钢方法、纺织机械等。

朱昭熙借此提出“技术共享与劳工权益挂钩”的新方案:各国若想获得更多技术授权,需进一步改善工人待遇,将每日工作时间降至九个时辰以下,并建立基本的工人权益保障机制。

虽然各国对新方案仍有顾虑,但在技术利益的推动下,开始逐步调整政策。明国工坊率先将每日工作时间从十个时辰降至九个半时辰,并改善工人伙食;宁国冶炼工坊提高了工人薪酬,改善了住宿条件;越国矿山成立了安全巡查队,由经验丰富的工人参与安全管理。

联邦三十七年二月,联邦议会召开年度会议。各国代表在发言中肯定了朱昭熙连任以来的工作,尤其是在技术推广和经济协作方面取得的成果。明国代表朱祁钧表示新型传动技术的应用为明国工业带来新发展机遇,未来愿意与虞国及其他成员国加强合作。

朱昭熙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联邦的发展需要各国携手合作。技术是推动发展的工具,而公平的制度和合理的利益分配才是联邦长治久安的基础。在接下来的任期里,她将继续推动技术共享和劳工权益保障,为联邦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会议结束后,李怡向朱昭熙汇报劳动国际最新的调查显示,联邦各国工人的满意度比去年提升百分之十五,申请移民虞国的工人数量减少百分之二十。同时各国对劳动国际的认可度也在提高,已有两个中立小国提出加入申请。

朱昭熙表示这说明策略是正确的。用技术优势推动制度进步,用实际利益让各国看到合作的价值,才能实现联邦的统一和稳定。接下来要加快新技术研发,同时做好劳动国际的扩员工作,让更多国家加入到公平、共赢的发展体系中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