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一朝穿越成乡下农女 > 第373章 亲吻牛奶架

第373章 亲吻牛奶架(1/2)

目录

珊瑚信:陆与海的共生诗

深秋的海风带着凉意,却吹不散苏晚心头的暖意。自从澜许下“寻找长久留在陆地的办法”的承诺后,每个月圆之夜,他都会踏着潮汐来到海边小屋前的浅滩,有时会带来深海罕见的荧光珊瑚,将小屋周围点缀成梦幻的蓝色星海;有时会用鲛人歌谣唤醒岸边沉睡的贝壳,让它们随着旋律轻轻开合,奏出独特的海之乐章。

苏晚则将人类世界的种种趣事讲给澜听——她会带着画册,把城市里高耸的摩天大楼、夜晚闪烁的霓虹灯、公园里盛开的向日葵一一画给他看;会煮上一壶温热的姜茶,看着澜小心翼翼地捧着杯子,因为不习惯人类饮品的温度而轻轻皱眉,却又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地喝下去。

“人类的‘茶’,和海里的‘气泡藻’味道很不一样。”澜放下杯子,指尖轻轻划过杯沿,留下一圈淡蓝色的水纹,“但很温暖,像你唱歌时的声音。”苏晚闻言,脸颊微微发烫,她低头看着胸前两枚叠在一起的珊瑚信——旧的那枚泛着柔和的微光,新的“同心信”则始终保持着明亮的蓝,像是澜从未远离的心意。

可这样的相聚总带着时间的限制。每次天快亮时,澜的指尖就会开始变得透明,他必须在第一缕阳光穿透海面时回到深海,否则身体会因长时间脱离海水而变得虚弱。有一次,两人聊得太投入,错过了潮汐的时间,澜的手臂已经开始变得半透明,苏晚急得眼泪直流,最后是澜用仅剩的力量凝聚出一道水幕,将自己包裹住,才勉强撑到下一次涨潮。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那天之后,苏晚下定决心,要帮澜找到能在陆地长久生活的方法。她翻遍了自己多年积累的深海生物研究资料,又联系了海洋生物学界的权威教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鲛人无法在陆地久居,或许是因为身体需要深海特有的“蓝晶藻”提供能量,若能在浅海培育出适应低盐环境的蓝晶藻,或许能为澜提供持续的能量支撑。

这个猜想很快得到了教授的支持,苏晚带着团队在海边建立了临时实验室,开始培育蓝晶藻。澜得知后,主动提出帮忙——他能感知到蓝晶藻的生命波动,知道如何调整水温、光照和盐度,让蓝晶藻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每天夜晚,实验室的灯光都会亮到很晚,苏晚在显微镜前观察蓝晶藻的细胞结构,澜则坐在旁边,用指尖轻轻触碰培养皿,淡蓝色的能量缓缓注入,让原本微弱的蓝晶藻渐渐焕发出活力。

然而,培育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第三次培育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袭击了海岸,实验室的供暖系统出现故障,培养皿中的水温骤降,蓝晶藻的细胞开始出现破裂。苏晚急得团团转,澜却突然将手伸进培养皿中,用自己的身体温度温暖海水。“别担心,”他看着苏晚,眼底的浅蓝带着坚定,“蓝晶藻和我们鲛人一样,能感知到善意,它们会挺过来的。”

那一夜,澜始终保持着姿势,直到天快亮时,蓝晶藻终于恢复了活力,而他的手臂已经变得几乎透明。苏晚心疼地握住他的手,眼泪滴落在他的手背上,竟让那透明的皮肤渐渐恢复了几分实体。“原来,你的眼泪能滋养我们鲛人的身体。”澜有些惊讶,随即露出温柔的笑容,“这大概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