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我会改的(2/2)
全国农桑交流会后,青禾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村”,连京城都有官员专程来参观。可林晚星没停下脚步,她看着村里堆积的土豆粉、果干,心里又有了新想法——打通“产销最后一公里”。
这年冬天,林晚星带着村里几个心灵手巧的妇人,琢磨起了“农产品礼盒”。她们把土豆粉装在印着青禾村图案的粗布袋子里,将桑葚酱、果茶放进陶制小罐,再搭配上晒干的野菜干,拼成精致的礼盒。沈砚卿则托京城的旧友帮忙,把礼盒送进了京城的大酒楼和绸缎庄。没想到,礼盒一上架就被抢空,连宫里的娘娘都派人来采买,青禾村的名号彻底传到了京城。
开春时,林晚星发现村里的蚕农总愁蚕丝卖不上价。她想起现代的丝绸工艺,便带着蚕丝去县城的织坊,和织坊掌柜商量合作——青禾村提供优质蚕丝,织坊负责织成薄如蝉翼的丝绸,再印上林晚星设计的花草图案。这种“青禾绸”一经推出,就成了城里小姐们追捧的稀罕物,蚕农们的收入翻了好几倍。
沈念禾这年已经七岁,不仅书读得好,还跟着林晚星学认作物、记账目。有次沈砚卿去外地传授课业,村里的水渠突然漏水,沈念禾竟学着大人的样子,带着小伙伴去田埂查看,还把漏水的地方标记出来,等林晚星回来处理。林晚星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又想起沈砚卿,心里满是暖意。
这年秋天,朝廷传来好消息——沈砚卿因推广农桑有功,被升为知州,还特许他把府衙设在离青禾村不远的县城,既能兼顾公务,又能照顾家人。上任那天,村民们都来送他们,有人捧着刚晒好的花生,有人提着新酿的果酒,嘴里不停说着感谢的话。
到了县城后,林晚星也没闲着。她在县城开了家“青禾特产铺”,专门卖村里的农产品,还雇了村里的年轻人来帮忙。铺子生意红火,不少人都来打听加盟的事,林晚星干脆制定了“加盟章程”,让周边村落也能开特产铺,统一供货、统一价格,让更多人跟着赚钱。
冬至那天,林晚星和沈砚卿带着沈念禾回青禾村过节。刚到村口,就看到孩子们在晒谷场上放风筝,老人们坐在老槐树下聊天,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炊烟。沈念禾拉着小伙伴跑向田埂,指着地里的麦苗喊:“娘,你看,今年的麦苗比去年还壮!”
林晚星和沈砚卿相视而笑,沈砚卿轻声说:“晚星,你看,咱们想要的日子,都实现了。”林晚星点点头,望向远处的青山绿水,心里满是踏实——从穿越时的破茅草屋,到如今人人富足的青禾村,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点亮了这片土地的希望。
夜色渐浓,村民们聚在林家的院子里,围着炭火吃饺子、话家常。林晚星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忽然觉得,穿越而来的这一世,是她最幸运的时光。而未来,还有更多的日子要过,更多的美好要创造,她和沈砚卿,会一直守着这片土地,守着这份温暖,把青禾村的故事,续写得更长、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