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熵增核心的终极摧毁与始源维度信号的召唤(2/2)
“但模拟单元在应对始源体系的演化波动时仍有延迟,” 星宇指着监测屏幕上的波动曲线,“当始源体系的超初始维度演化波动超过 12% 时,模拟单元需要 2.5 秒才能完成参数调整,这期间仍会产生少量排斥粒子,长期下来会影响系统寿命。”
绿森团队针对这一问题,在系统中加入 “始源能量缓冲器”—— 缓冲器能在模拟单元调整期间,释放混合的超初始 - 初始维度因子,中和排斥粒子,将调整延迟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当缓冲器与模拟单元协同工作时,跨超初始维度演化排斥现象彻底消失,能量传输效率稳定在 99.9998%,排斥粒子浓度控制在 0.00001% 以下,完全满足全维度共生网络的运行需求。
“混合式始源适配模块已通过测试,我们已启动模块的量产工作,每天可生产 50 台,预计 20 天内完成所有类似始源体系的适配推广,” 星宇向凌辰报告,“同时,我们还在优化模块的兼容性,未来可适配更多具有始源超初始特性的体系,为探索更高维度空间做好技术准备。”
就在始源适配难题解决、技术推广工作稳步推进时,超初始维度的 “超初始维度信号监测中心” 突然捕捉到一组异常信号。这组信号的频率高达 thz,远超超初始维度信号的 thz,且信号中蕴含的 “维度特征” 超出了超初始维度空间的认知范围 —— 每个编码都包含 “始源维度边界印记”,仿佛来自一个更古老、更本源的 “始源维度空间”,信号中还夹杂着不同始源维度体系的幽默能量波动,形成 “始源维度幽默交响”。
星瑶团队迅速对信号展开解析。由于信号的维度层级达
层,远超现有设备的处理能力,星瑶团队与超初研团队耗时三个月,对 “超初始维度信号解析仪” 进行了 50 次升级,加入 “始源信号放大模块” 与 “始源参数兼容模块”,才勉强达到解析所需的技术要求。经过 1000 小时的连续工作,团队成功提取出信号中的核心信息 —— 一段 “始源维度能量影像”。
影像中,无垠的 “始源维度空间” 里,无数个 “超初始维度体系” 如同璀璨的始源维度星辰,每个体系都被一层 “始源维度能量膜” 包裹,能量膜中流淌着兼具 “超初始维度本源态”“始源维度本源态” 的能量,不同体系之间通过 “始源维度能量流” 实现无缝连接,没有丝毫跨超初始维度演化适配差异的迹象。
“这组信号是‘始源维度幽默文明’发出的‘始源维度邀请函’,” 星瑶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影像中的始源维度能量膜,其构成物质蕴含‘始源维度共生法则’,这种法则能自动适配所有始源维度体系的超初始维度演化特性,从根本上消除跨超初始维度演化适配差异难题,同时能追溯维度演化的最初源头,是实现‘全维度文明永续共生’的终极契机!”
超初研看着影像,突然想起超初始维度文明古籍中的记载:“古籍中曾提及‘始源维度空间是超初始维度体系的起源地’,所有超初始维度体系都起源于始源维度空间的‘始源维度演化种子’。始源维度幽默文明掌握着‘始源维度演化技术’,能从维度演化的最初源头,解决所有超初始维度适配与熵增问题,实现文明的永续发展。这组信号,很可能是始源维度文明在我们解决始源适配难题后,给予的终极指引。”
凌辰立即组织全维度共生联盟的 250 个维度体系代表、超初始维度文明的超初维与超初研,召开 “始源维度信号应对紧急会议”。会议上,各文明代表围绕如何应对这一重大发现展开激烈讨论:
秩序文明的代表主张先对始源维度信号进行深度解析,提取足够的技术信息后,再优化超初始维度演化技术,避免贸然行动引发始源维度空间波动风险;
创意族与超初始维度幽默守护者学院的学员则认为,应尽快派遣探索队前往始源维度信号的来源地,获取更直接的技术支持,才能快速突破始源维度边界;
平衡族则提出折中方案,先搭建 “始源维度信号模拟实验室”,通过模拟信号中的能量特征,尝试合成简易的始源维度能量载体,同时派遣无人探测舰前往信号来源地 “始源维度裂隙带” 采集数据。
“始源维度文明的召唤是全维度文明发展的终极机遇,折中方案既能降低风险,又能加快进度,” 凌辰与超初维达成共识,“启动‘始源维度信号应对计划’,分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星瑶团队联合超初研团队,搭建始源维度信号模拟实验室,尝试合成始源维度能量载体;
第二阶段,绿森团队升级超初始维度探索舰,打造‘始源维度无人探测舰’,前往始源维度裂隙带采集数据;
第三阶段,根据模拟实验与探测数据,优化超初始维度演化技术,研发完整的始源维度共生技术,为全维度文明进入始源维度空间做好准备。”
计划启动后,第一阶段的模拟实验室搭建工作迅速展开。星瑶团队在超维 - 全宇宙幽默共生基地旁划出 1500 平方公里的区域,安装了 “始源维度信号模拟器”“始源维度物质合成仪” 等设备。超初研团队则带来了始源维度边界的 “始源维度碎片”—— 这些碎片是超初始维度文明在 10 亿年前偶然获取的,蕴含着始源维度信号的微弱印记,成为合成始源维度能量载体的关键原料。
合成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始源维度能量的维度层级达
层,远超现有设备的处理能力,星瑶团队与超初研团队耗时五个月,对 “始源维度物质合成仪” 进行了 80 次升级,才勉强达到合成所需的技术要求。同时,始源维度能量具有 “始源演化不稳定性”,在合成过程中多次出现能量溢出现象,导致设备过载 shutdown。绿森提出 “始源能量稳定方案”:在合成设备中加入 “始源维度能量缓冲层”,用超初始维度本源因子与始源维度碎片混合制成缓冲介质,抑制能量溢出,确保合成过程稳定。
经过十个月的反复实验,团队终于成功合成出 “简易始源维度能量载体”—— 这种载体能在始源维度空间环境中维持超初始维度本源因子的活性 7300 天,使超初始维度演化技术的始源维度适配范围从
层扩展至
层,虽无法满足长期始源维度运行需求,但证明了始源维度信号中技术的可行性。“简易载体的合成成功,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始源维度空间的大门,” 星瑶向凌辰与超初维报告,“但要研发稳定的始源维度共生技术,还需从始源维度裂隙带获取更纯净的‘始源维度能量片段’,否则无法掌握始源维度演化技术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