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储君猝逝留遗憾,铁穆耳继位承大统(2/2)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在忽必烈的耳畔炸响。他只觉得眼前一黑,身体不由自主地踉跄着向后退去。若不是及时扶住了身边的树干,恐怕他早已摔倒在地。
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顺着忽必烈那饱经沧桑的面庞滚滚而下。他的嘴唇颤抖着,却发不出一丝声音,心中的悲痛如同一股汹涌的巨浪,将他彻底淹没。
忽必烈的脑海中不断闪过真金的身影。他想起真金小时候,那粉雕玉琢的小脸,总是挂着天真无邪的笑容。每当他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奶声奶气地喊着“父汗”时,忽必烈的心中便充满了无尽的温暖。
他还记得真金长大后,第一次代替他处理朝政时的模样。那时候的真金,虽然还略显青涩,但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他认真地审阅着每一份奏章,与大臣们商议着国家大事,一举一动都显得那么成熟稳重。
而当真金为了推行汉法,与他争辩时的固执,更是让忽必烈印象深刻。尽管他们在理念上存在分歧,但忽必烈知道,真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国家的长远发展。
然而,如今这一切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忽必烈一直以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慢慢地看着真金成长,看着他接过这江山,成为一代明君。可现在,这一切都如同镜花水月一般,瞬间破碎。
“真金啊,我的儿……”忽必烈终于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声音在空旷的庭院中回荡,久久不散。
回到大都后,忽必烈心情沉重,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他将自己关在宫殿里,闭门不出。整整三天,他都没有去上朝,也没有接见任何大臣。
第四天清晨,忽必烈终于走出了宫殿,他身着素服,面色苍白如纸,脚步踉跄地走向御书房。一进入书房,他的目光就被案上那堆积如山的《至元新格》手稿吸引住了。这些手稿是他和儿子共同心血的结晶,如今却成了他对儿子思念的寄托。
忽必烈缓缓走到案前,颤抖着双手拿起那半块掉在地上的玉佩。这块玉佩是他儿子的遗物,上面还残留着儿子的体温。看着玉佩,忽必烈的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出,他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放声痛哭起来:“我的儿啊,是父汗对不起你,是父汗没能护好你……”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忽必烈连忙擦干眼泪,抬起头来,只见安童正缓缓走进书房。安童看到忽必烈如此悲痛,心中也不禁一阵酸楚,他快步走到忽必烈面前,双膝跪地,低头说道:“陛下,太子殿下虽逝,但江山不能无主。臣以为,应立三皇子铁穆耳为皇太孙,他性子沉稳,又得太子殿下真传,定能守住这江山。”
忽必烈用手轻轻擦拭着眼角的泪水,他的目光缓缓转向安童,似乎有些迟疑地问道:“可是甘麻剌呢?他毕竟是长子啊,按照祖宗的规矩……”
甘麻剌,作为真金的长子,一直以来都备受瞩目。他常年镇守在漠北,手握重兵,威风凛凛。然而,他的性格却暴躁多疑,与他的父亲真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甘麻剌对于真金偏爱铁穆耳一事一直心怀不满。
安童深深地叹了口气,他理解忽必烈的顾虑,但他还是坚定地回答道:“陛下,虽然甘麻剌是长子,但他并不懂得汉法。如果让他继承皇位,恐怕太子殿下多年来推行的改革成果将会毁于一旦。而铁穆耳则不同,他跟随太子殿下学习多年,对百姓的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只有他,才能够完成太子殿下未竟的事业啊。”
忽必烈沉默了很久,最终点了点头:“好,就听你的,立铁穆耳为皇太孙。”
消息传到漠北,甘麻剌果然勃然大怒。他摔碎了案上的酒壶,对着手下的将领怒吼:“凭什么?我是长子,凭什么让铁穆耳那个黄口小儿做皇太孙?真金偏心,父汗也偏心!”
他身边的副将劝道:“殿下,不如我们率军南下,直接去大都抢了皇位!您手握漠北十万铁骑,难道还怕一个没打过仗的铁穆耳?”
甘麻剌眼睛一亮,立刻下令:“传我命令,整顿兵马,三日后南下!”
漠北铁骑异动的消息很快传到大都,朝堂上下人心惶惶。铁穆耳虽被立为皇太孙,却从未掌过兵权,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朵颜找到了他,递给他一枚虎符:“这是当年太子殿下交给我的,说若有一日遇到危难,可用此调动京畿卫戍军。安童大人已经去联络各地守军,你只要守住大都,等安童大人回来,甘麻剌必败。”
铁穆耳接过虎符,看着朵颜坚定的眼神,心里安定了不少:“多谢朵颜姑姑。”
三日后,甘麻剌的大军抵达大都城外。他骑着马,对着城楼上的铁穆耳大喊:“铁穆耳,你若识相,就打开城门,把皇太孙之位让给我,我还能饶你一命!”
铁穆耳站在城楼上,手里握着虎符,声音虽有些发颤,却异常坚定:“大哥,父汗有旨,立我为皇太孙,你若执意叛乱,就是抗旨!念在兄弟一场,我劝你速速退兵,否则,休怪我不念亲情!”
甘麻剌冷笑一声,挥手道:“攻城!”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马蹄声——安童带着各地守军赶回来了,与京畿卫戍军两面夹击,将甘麻剌的大军围在中间。甘麻剌看着四周的兵马,才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最终被手下的将领绑了,押到铁穆耳面前。
铁穆耳看着狼狈的大哥,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真金生前说过的“兄弟和睦”,最终叹了口气:“大哥,我不杀你,也不废你,你就回漠北吧,以后不要再管朝堂之事。”
甘麻剌看着他,眼里满是不甘,却也只能点了点头。
平定甘麻剌叛乱后,忽必烈的身体越来越差。至元三十一年正月,忽必烈在紫檀殿驾崩,享年八十岁。铁穆耳按照遗诏,在大都登基,是为元成宗。
登基大典那天,铁穆耳穿着龙袍,站在太庙前,第一件事就是下旨:尊苏婉清为“贞慧皇后”,将她的牌位迁入太庙,与真金并列。当内侍捧着苏婉清的牌位走进太庙时,铁穆耳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叮嘱,想起母亲的遗愿,眼泪又一次涌了出来。
朵颜站在人群中,看着铁穆耳的背影,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她知道,真金和苏婉清的心血,终于有了传承。
典礼结束后,铁穆耳召集群臣,颁布了第一道圣旨:停止对外扩张,减免天下赋税,赈济灾民,修复与四大汗国的关系。他坐在龙椅上,看着殿下文武百官,心里暗暗发誓:父汗,母亲,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守住这江山,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只是他不知道,朝堂的暗流从未停止。那木罕等蒙古保守派贵族虽暂时收敛了锋芒,却仍在暗中谋划;后宫的皇后卜鲁罕,也开始觊觎朝政。属于他的“守成”之路,注定不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