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 第11章 窝阔台传位定基业,忽必烈崭露帝王才(中)

第11章 窝阔台传位定基业,忽必烈崭露帝王才(中)(2/2)

目录

忽必烈站起身,说:“伯父(习惯称呼,登基后未改),木华黎大人说得很对,但我觉得,还可以加一条,让中原地区的富裕人家,捐粮食救济受灾的老百姓,要是捐粮多的人家,可以给他们免几年的赋税,或者授予他们‘善士’的称号,让他们有面子,也愿意捐粮。这样既能减轻国库的压力,又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救济。”

“好!这个补充好!”忽必烈笑着说,“就按你说的办!木华黎,你负责安排调粮、组织开垦荒地和修建水利设施;耶律楚材,你负责监督当地的官员,防止他们克扣救济粮,还要负责联系富裕人家,制定捐粮的奖励政策;另外,朕再派你去河南、山东一带巡查,亲自监督救济工作,保证每一粒粮食都能分到老百姓的手里,绝不让老百姓饿肚子!”

“臣遵旨!”木华黎和耶律楚材齐声应下。

最后,术赤开口道:“陛下,江南一带的南宋残余势力,也不能忽视,他们的首领叫‘文天祥’(此时已成为南宋残余势力的核心),聚集了几万大军,在江南的‘扬州’(今江苏扬州)一带活动,还打着‘复宋’的旗号,煽动老百姓叛乱,已经杀了咱们好几个官员了,要是不尽快平定,江南一带就会乱了,老百姓们也没法安稳生活了。”

忽必烈的脸色沉了下来,南宋已经归顺大蒙古国好几年了,老百姓们好不容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文天祥竟然还想发动叛乱,让老百姓们再次陷入战乱之中,这是他绝对不能容忍的。

他看向博尔术,说:“博尔术,江南一带的军事,你觉得派谁去平定最合适?”

博尔术说:“陛下,孛鲁将军镇守中原,熟悉汉人的情况,而且他之前跟着陛下收服过南宋,经验丰富,派他去平定江南的叛乱最合适。孛鲁将军手下的士兵,也都是跟着他打过仗的精锐,肯定能很快平定叛乱,活捉文天祥,稳定江南的局势。”

忽必烈点了点头,说:“好!就派孛鲁去!博尔术,你立刻派人去中原,通知孛鲁,让他带领三万精锐大军,去扬州平定文天祥的叛乱,一定要尽快平定叛乱,活捉文天祥,保护好江南的老百姓,要是文天祥敢伤害老百姓,就不用手下留情!另外,告诉孛鲁,进入江南后,一定要约束好士兵,不准烧杀抢掠,不准伤害老百姓,要是有士兵违反,从严处罚!”

“臣遵旨!”博尔术躬身应下。

安排好了西域、中原和江南的事务,忽必烈又对大臣们说:“各位大人,大蒙古国现在虽然强大,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很多老百姓需要咱们去照顾。以后,咱们一定要同心协力,各司其职,好好处理政务,好好守护国家,好好照顾老百姓,绝不能辜负老百姓们的期待,绝不能让先帝、太宗皇帝(窝阔台)和睿宗皇帝(拖雷)在天有灵失望!”

“臣等遵旨!臣等一定同心协力,为大蒙古国效力,为老百姓们效力,绝无二心!”大臣们齐声应下,声音洪亮,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的几个月,大蒙古国的各项事务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速不台带领五万精锐大军,赶到西域的撒马尔罕后,并没有立刻发动进攻,而是先派人去侦查花剌子模残余势力和阿富汗部落的大营部署,然后制定了“偷袭”的计划。他让士兵们趁着夜色,悄悄绕到敌人的大营后方,然后发动突然袭击,敌人因为没有防备,很快就乱了阵脚,节节败退。速不台带领大军,乘胜追击,没几天就平定了叛乱,夺回了撒马尔罕,还活捉了花剌子模残余势力的首领和阿富汗部落的酋长,把他们押回中都治罪。西域的局势,再次稳定下来,商队也恢复了往来,老百姓们又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木华黎和耶律楚材,按照忽必烈的命令,从国库调了几十万石粮食,运往河南、山东一带,分发给受灾的老百姓;还组织老百姓们开垦了几万顷荒地,修建了几十条水利设施,防止明年再发生旱灾;另外,他们还严厉打击了哄抬粮价的商人,处死了几个罪大恶极的商人,保证了粮食价格的稳定。忽必烈也亲自去河南、山东一带巡查,看到老百姓们都能吃饱饭,看到荒地被开垦成了农田,看到水利设施修建完成,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孛鲁带领三万精锐大军,赶到江南的扬州后,先是派人去劝降文天祥,告诉文天祥,南宋已经灭亡好几年了,老百姓们都想过安稳的日子,要是他愿意投降,忽必烈可以饶他一命,还可以让他为大蒙古国效力,为老百姓做事。可文天祥却拒绝了劝降,还说要“宁死不屈,誓死复宋”,然后带领手下,主动向孛鲁的大军发起进攻。孛鲁没办法,只能下令反击,蒙古大军的战斗力本来就比南宋残余势力强,再加上孛鲁指挥有方,没几天就打败了南宋残余势力,活捉了文天祥,平定了江南的叛乱。孛鲁按照忽必烈的命令,没有伤害江南的老百姓,还把南宋残余势力抢来的财物,分还给了老百姓们,江南的局势,很快就稳定下来了。

西域、中原、江南的问题都解决了,大蒙古国再次恢复了稳定,老百姓们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草原上,牧民们骑着马,赶着牛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中原地区,农民们在田里劳作,丰收的粮食堆成了小山;西域和江南一带,城镇繁荣,商人往来不断,街道上热闹非凡。

这天,忽必烈带领术赤、察合台、木华黎、博尔术、耶律楚材等大臣,前往草原,祭拜先帝铁木真、太宗皇帝窝阔台和睿宗皇帝拖雷。

在三座陵墓前,忽必烈跪在地上,手里拿着酒,洒在地上,哽咽着说:“祖父,伯父,父亲,孙儿(侄子、儿子)来看你们了!大蒙古国现在很好,西域稳定了,中原丰收了,江南太平了,老百姓们都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你们之前的心愿,都实现了!孙儿(侄子、儿子)向你们保证,以后一定会继续努力,带领大臣们,带领老百姓们,把大蒙古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老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绝不让你们在天有灵失望!”

术赤、察合台和大臣们,也都跪在地上,哽咽着说:“先帝,太宗皇帝,睿宗皇帝,你们放心!我们会继续辅佐陛下,守护好大蒙古国,守护好老百姓们,让大蒙古国永远强大,永远太平!”

祭拜结束后,忽必烈站在草原上,看着辽阔的草原,看着远处的牛羊,看着身边的大臣们,心里充满了信心,他知道,只要君臣同心,百姓同心,大蒙古国就一定能克服所有的困难,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而此时的忽必烈,也不再是当年那个需要伯父照顾、需要大臣们指点的少年了,他已经成长为一个英明、果断、为民做主的帝王,他有信心,也有能力,带领大蒙古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让天下的老百姓们,永远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忽必烈在治理国家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培养下一代,他让自己的儿子真金,跟着木华黎学习处理政务,跟着博尔术学习军事,还经常带着真金,去各地巡查,让真金了解老百姓的生活,培养真金为民做主的初心。真金也很争气,聪明好学,进步很快,没多久就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和老百姓们的喜爱。

这天,忽必烈召集大臣们,在皇宫大殿里,宣布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立儿子真金为大蒙古国的皇太子,以后,等他百年之后,由真金继承大蒙古国的皇位,带领大家,继续治理大蒙古国。

大臣们听到后,都纷纷表示赞同,他们知道,真金聪明能干,为民做主,有忽必烈的风范,由真金继承皇位,肯定能带领大蒙古国,继续走向辉煌,肯定能让老百姓们,继续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真金跪在地上,对着忽必烈,恭敬地说:“父亲,谢谢父亲的信任!儿子一定不会辜负父亲的信任,不会辜负大臣们的期望,不会辜负老百姓们的期待,以后,儿子一定会好好治理大蒙古国,带领大家,把大蒙古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老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忽必烈笑着说:“好!好儿子!起来吧!以后,大蒙古国就交给你了!父亲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真金站起身,眼神坚定,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但他有信心,也有能力,带领大蒙古国,继续走下去,不辜负父亲的信任,不辜负祖父、伯父和曾祖父的期望,不辜负老百姓们的期待。

此时的大蒙古国,疆域达到了顶峰,东到大海,西到中亚,南到江南,北到西伯利亚,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这一切,离不开铁木真的开创,离不开窝阔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