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时空科技成果的全面展示(1/2)
金秋十月,钟楼广场被装点得格外喜庆,巨大的红色横幅悬挂在广场入口处,上面写着 “首届全球时空科技成果展”,下方簇拥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与远处古朴的钟楼相映成趣。经过半年的精心筹备,江浅组织的这场盛大展览终于拉开帷幕,来自 1913 年、1938 年、1967 年等多个时空的科技成果汇聚于此,吸引了全球各地的观众前来参观。
展览现场分为 “能量转换区”“时空旅行区”“智能监测区”“民生应用区” 四大展区,每个展区都通过实物展示、互动体验、视频演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呈现时空科技的发展成果。江浅站在展览入口处,看着源源不断涌入的观众,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场展览不仅是对过去时空科技发展的总结,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人类探索时空的决心与成果。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了解时空科技,参与到时空科技的发展中来。”
“能量转换区” 是展览的核心展区之一,这里陈列着从 1913 年的简易时空能量灌溉设备,到 1967 年的大型时空能量转换装置,再到最新研发的微型能量转换芯片,完整呈现了时空能量利用技术的发展历程。展区中央,一台高约三米的新型时空能量转换装置格外引人注目,装置主体呈银白色,表面布满淡蓝色的能量纹路,底部连接着一根粗大的电缆,通向模拟城市供电系统的展示模型。
工作人员李工正在为观众演示装置的工作原理,他按下装置上的启动按钮,装置表面的能量纹路瞬间亮起,发出柔和的蓝光,旁边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能量转换数据。“大家请看,这台装置能将空气中的时空能量转换为稳定的电能,转换效率达到 99.5%,现在它正在为模拟城市供电。” 李工指着模拟城市模型,模型中的路灯、楼宇灯光依次亮起,甚至还有小型地铁模型在轨道上缓缓行驶,引来观众阵阵赞叹。
“太神奇了!不用烧煤、不用发电站,就能为城市供电?” 一位来自 1913 年的观众张大爷,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问道。李工笑着解释:“张大爷,这就是时空能量的魅力。时空能量无处不在,只要通过特定装置转换,就能成为清洁、高效的能源,不仅能为城市供电,还能减少环境污染,造福人类。” 张大爷听后,连连点头:“要是俺们村里也能用上这技术,就再也不用为煤油灯和灌溉发愁了!”
在 “时空旅行区”,观众们的热情更是高涨。展区内摆放着十余台时空旅行模拟设备,设备外观如同太空舱,内部配备 VR 眼镜、体感座椅和环境模拟系统,能让观众在虚拟环境中体验 “穿越” 到不同时空的感觉。设备前,观众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体验时空穿越的神奇。
12 岁的小男孩李明,在父母的陪伴下,兴奋地走进一台模拟设备,戴上 VR 眼镜,选择了 “东晋钟楼建造” 的体验项目。随着设备启动,李明仿佛瞬间置身于东晋时期的钟楼建造现场:工匠们抬着巨大的石材,喊着整齐的号子;远处的窑厂里,工人们正在烧制砖块;监工拿着图纸,不时指点着施工细节。李明伸出手,仿佛能触摸到冰冷的石材,甚至能闻到泥土和木材的气息。
体验结束后,李明兴奋地跑出设备,拉着父母的手说:“爸爸妈妈,太好玩了!我好像真的回到了古代,看到了钟楼是怎么建起来的,工匠们太辛苦了,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发明更厉害的技术,帮助他们!” 李明的话让周围的观众忍俊不禁,也引发了大家对时空科技教育意义的思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