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风水流转(1/2)
陕北的黄土坡刚过了雨,土腥味裹着草木气,往窑洞里钻。李老汉蹲在窑洞前的空地上,手里攥着把沙棘苗,苗根裹着湿泥,泛着新鲜的绿。孙子小石头拎着个陶壶,正往坑边浇水,壶沿的泥印子蹭在裤腿上,也顾不上擦。
“慢些浇,沙棘耐干,水多了烂根。” 李老汉把苗插进坑里,指尖在土上划了道浅纹 —— 是《共生风水经》里记的 “固土纹”,不用朱砂,不用符纸,就着湿土画两道,能引地脉气顺着根往苗里钻,“你太爷爷当年护脉,总用符印镇煞气,结果地脉气越镇越滞;现在按陆先生书里的法子,顺着地脉种沙棘,既固住了坡上的土,还能聚气,比硬来管用多了。”
小石头似懂非懂地点头,蹲在旁边看爷爷培土:“爷,这沙棘长起来,能挡住西北的煞风不?去年刮大风,二爷爷家的窑顶都掉土了。”
“能!” 李老汉拍了拍土,指着远处的坡,“你看坡上那片老沙棘,是十年前种的,去年风再大,那片坡的土都没动过。沙棘的根能扎三尺深,盘在土里像网,把地脉气兜住,煞风来了,气能挡着,土也冲不走 —— 这就是陆先生说的‘顺天应人’,咱不跟地脉较劲,地脉就护着咱。”
正说着,坡下传来脚步声,是村里的护脉人,手里拿着本翻旧的《共生风水经》:“老李叔,按你说的法子,我在村东的地裂旁种了两排沙棘,昨天用听石符探,地脉气真顺了些!” 李老汉接过符,符面的蓝光稳得很,比之前亮了不少,他笑着把符递回去:“往后多教年轻人种,咱陕北的地,靠沙棘护,靠地脉养,错不了。”
而千里之外的江南水乡,青石板巷的雨刚停。阿福的孙子阿棠,正拿着把小铁锹,清理老宅天井旁的暗沟 —— 沟里积了些落叶,他得掏干净,不然梅雨季的雨水顺不下去。旁边的艾草长得齐腰高,是去年春天种的,叶尖泛着淡金光,是地脉气顺的模样。
“阿棠,别掏太急,暗沟是‘人字形’的,别碰着底下的符。” 阿福坐在门檐下,手里拿着爷爷传下来的罗盘,盘心的共生纹亮着,“这暗沟是陆先生当年布的‘四水归堂’局,沟底埋的符,能引地脉气顺着水走,你太爷爷当年总说,这局比挖深沟防涝管用,你得好好护着。”
阿棠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落叶掏出来,放在竹筐里:“爷,昨天林婉儿姐姐来巷里弹《水龙吟》,我听着暗沟里的水都流得快了些,是不是地脉气跟着调子动了?”
阿福眼睛一亮,摸了摸罗盘:“可不是嘛!地脉气通人心,也通调子,婉儿姑娘弹的是护脉的调子,气自然顺。你看咱巷里的人家,哪家不种艾草,哪家不清暗沟?这‘四水归堂’局,不是陆先生留给咱的死局,是要咱一代代护着、用着,让风水跟着日子流转,才叫真的护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