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薪火相传(2/2)
王胖子的课最热闹,他教的是 “简易防火阵”。用五块红砖摆成五星,中间放一小撮硫磺粉,遇到火煞时踢倒红砖,硫磺粉遇空气就会冒烟,能暂时阻挡火势:“胖爷这招百试百灵!” 他故意踢倒红砖,硫磺粉冒烟的瞬间,离火珠突然亮了亮,烟柱竟在空中凝成个小小的火符,“看到没?这就是气脉呼应!”
夕阳西下时,少年们在杏坛前列队,将今天做的符笔、香囊、罗盘摆成一排,对着孔庙方向行礼。老守脉人们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孔老爷子拉着陆寻的手,指着远处的奎文阁:“那里藏着历代守脉人的手札,明天我让人取出来,也传给这些孩子。” 他往阿竹手里塞了块玉佩,“这是孔家祖传的‘文脉佩’,能增强人脉感应,阿竹这孩子心细,适合戴。”
离开孔庙时,少年们非要送他们到门口。阿竹捧着本抄满笔记的《守脉入门》追上来:“陆先生,这道题我还是不懂。” 他指着气脉流转图,“为什么龙脉要绕着村庄转半圈?” 陆寻蹲下身,用树枝在地上画图:“这叫‘玉带环腰’,就像给村庄系了条保护带,煞气进不来,气脉出不去,这样才能聚气。” 阿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树枝也小心地收进书里。
曲阜的夜色带着书卷气,孔庙的灯火与家家户户的炊烟交织成温暖的光。陆寻三人坐在护城河的石阶上,望着对岸少年们还在练习气脉感应的身影,他们的指尖泛着淡淡的红光,与城墙上的风水灯遥相呼应。林婉儿的听石符映出幅动人的景象 —— 几十年后,这些少年都成了各地的守脉带头人,阿竹在曲阜教新的孩子,女孩子们在传授香囊技艺,虎头少年则成了像王胖子一样的火符高手。
“寻哥你看,这就是我们的未来。” 林婉儿靠在他肩上,血珠在掌心亮得温暖,“血珠说守护不是一代人的事,是代代相传的责任。” 护城河的水面倒映着星空,人珠的光芒在水中闪着红亮的光,与天珠、地珠的光芒在天际连成稳固的三角。
王胖子往水里扔了块小石子,涟漪扩散开,打碎了水面的星光:“奶奶的以后胖爷就带着这帮小兔崽子巡脉,谁不听话就用离火珠烤他的屁股!” 他突然正经起来,“说真的寻哥,看到他们就想起咱们当年,那时候多苦啊,现在的孩子多幸福,有书学,有师父教。” 他往少年们的方向敬了个不伦不类的军礼,惹得林婉儿直笑。
陆寻望着星空,共生纹与三颗镇龙珠的气脉完美共鸣。天珠在昆仑指引方向,地珠在嵩山稳固根基,人珠在曲阜凝聚人心,三者的气脉在天地间织成张无形的守护网,网住了人间烟火,也网住了龙脉生机。他知道,这场跨越数卷的守护之战并未结束,只是换了种更温柔的方式延续 —— 在少年们的笔尖下,在香囊的药香里,在桃木符笔的纹路中,在每个传承守护信念的心里。
远处的奎文阁传来翻动书页的声音,老守脉人们正在整理手札,准备明天传给新的守护者。少年们的笑声顺着护城河飘过来,与孔庙的钟声、城墙的风铃声交织成和谐的乐章。陆寻握紧掌心的共生纹,那里不仅有他的气脉,还有历代守脉人的信念,有龙祖的嘱托,有百姓的期盼,更有眼前这些少年们的未来。
“该回去了。” 陆寻站起身,护脉刀在夜色中泛着温润的光,“明天还要教他们看星象呢。” 他往回走,脚步轻快而坚定,林婉儿和王胖子笑着跟上,三人的身影被月光拉得很长,与护城河的倒影融为一体。
夜色渐深,曲阜的灯火渐渐熄灭,只有杏坛的沙盘旁还亮着盏小灯,那是阿竹在借着月光复习白天的功课。沙盘上的龙脉图谱在灯光下格外清晰,人珠的节点处,龙息草的嫩芽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诉说着一场永不落幕的守护传承。
陆寻知道,只要这薪火代代相传,龙脉就会永远安宁,人间就会永远祥和,天地归一的信念就会永远存在,直到时间的尽头,直到星辰陨落,直到山河变色,这份守护的传承,都将如同曲阜的文脉般,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护城河的水静静流淌,载着星光,载着灯火,也载着这份跨越时代的守护之约,流向远方,流向未来,流向那个永远被守护的天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