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茅山新篇(2/2)
清风道长连忙点头:“师祖也说过,术法再厉害,若心不正也没用。” 他指着道院新立的石碑,上面刻着 “护生为要” 四个大字,“弟子们每日晨课都要念这句话,提醒自己学本事是为了护龙脉、保百姓,不是为了争强好胜。”
林婉儿带着几个小弟子在药圃里忙活,听石符指引他们给不同卦位的草药浇水:“这边属火的草药要少浇水,那边属水的得多浇点。” 她教弟子们看草药叶片的朝向辨气脉,“血珠说植物比人敏感,长得好的地方定是气脉顺的吉位,你们记着这规律,以后看地脉就准了。”
王胖子被几个小弟子围着问东问西,他得意地掏出离火珠:“想学胖爷这控火术不?得先懂五行!” 他往属火的药圃里弹了点火星,草药瞬间精神了不少,“火能生土,土能生金,你们把这五行相生的理弄明白了,练啥术法都快!”
陆寻站在纪念堂外的平台上,望着茅山的全景。新修的殿堂按风水格局分布,气脉顺着道路和溪流在山间循环,弟子们的笑声和诵经声顺着气脉传播,让整座山都透着股生机勃勃的暖意:“清风道长,你看这茅山像什么?”
清风道长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恍然大悟:“像个巨大的风水阵!弟子们在阵中修行,既护了山,又强了己身!” 他突然明白过来,“师祖和先生的意思是,最好的守护不是闭门修行,是与山共生,与脉同行?”
“正是。” 陆寻将护脉刀轻轻靠在石碑上,刀身映出山间的风水纹路,“道分百家,术有千种,但守护龙脉、护佑苍生的初心是一样的。” 他指着《青乌秘录》抄本,“这书你们要好好传下去,让后来的弟子知道,茅山的道不止在符里、剑里,更在山水间、人心间。”
夕阳西下时,茅山道院亮起了灯火。弟子们在月光下练习风水阵,符光与山间的气脉交织成网,将整座山笼罩在温暖的光晕里。陆寻三人坐在纪念堂前的石阶上,看着远处弟子们的身影,听着清脆的风铃响:“道长看到这景象,定会笑着喝壶好酒。” 王胖子往空中举了举杯,像是在敬远方的清虚道长。
林婉儿的听石符映出幅温暖的画面 —— 多年后,茅山道院的弟子遍布各地,他们不仅会画符练剑,更会看风水、调气场,帮百姓选宅、护田、修桥,将 “风水护道” 的理念传遍九州,清虚道长的灵位前永远摆着最新的风水图,图上是弟子们守护的山河:“寻哥你看,这就是茅山的新篇。”
陆寻望着山间流动的气脉,掌心的共生纹与茅山的地脉产生共鸣。他知道,清虚道长的志向没有落空,茅山的道正在以新的方式延续,而这份延续无关门派、无关术法,只关乎那颗守护苍生的初心:“道不同,术可通,护生为一。” 他轻声说,仿佛看到清虚道长在云端微笑点头。
夜色渐深,弟子们的诵经声渐渐平息,茅山沉浸在温柔的月光里。陆寻三人起身告辞,清风道长带着弟子们送到山口:“先生放心,弟子们定会守好茅山,传好道法,不辜负师祖和先生的期望!” 弟子们齐齐躬身,声音在山间回荡。
陆寻回头望了眼灯火通明的道院,护脉刀在夜色中泛着温润的光。他知道,茅山的新篇才刚刚开始,而像茅山这样的传承,正在九州各地悄然上演。守脉人的路或许漫长,但只要这份守护的初心代代相传,龙脉与人间的共生之约,就永远不会褪色。
山口的风铃在夜风中轻响,像是在送别,又像是在迎接新的黎明。陆寻三人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道尽头,身后的茅山在月光下静静矗立,见证着一场跨越生死的传承,也守护着一份永不改变的初心,直到岁月尽头,直到天地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