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天劫渐息(2/2)
昆仑雪顶的光柱渐渐柔和时,陆寻收到了各地守脉人传来的消息。老赵的青铜烟杆传递来黄河水清的气脉,玄机子的朱砂笔带来地缝合拢的感应,东海守脉人的海螺声里藏着鱼群回归的喜悦。这些来自九州的气脉在他体内汇聚,与玉髓的和气融为一体,形成个完美的循环:“天劫虽息,但龙脉还在恢复。” 他望着玉髓中流转的和气,其中夹杂的血丝与各地传来的气脉交织,“我们还不能松懈。”
林婉儿的听石符映出幅新的画面 —— 九条龙脉如巨龙般在大地上游动,气脉所过之处,干涸的土地泛出绿意,枯萎的草木重焕生机,但龙脉的鳞片上仍有些许黑斑,那是未散尽的煞气残留:“血珠说煞气消散需要时间,最少要三年才能彻底净化。” 她往陆寻身边靠,听石符突然指向西方,“但西域的煞气还没完全退,那里的地脉可能伤得太重。”
王胖子往嘴里灌了口二锅头,酒液顺着喉咙流下,引出股暖流在体内流转:“管他三年还是三十年,胖爷有的是耐心!” 他往西域方向挥了挥拳头,“等咱们下去休整好了,再去收拾那些漏网的煞气!” 离火珠的火苗突然涨大,在他周身形成个小小的光茧,“你看这珠子都知道养精蓄锐,胖爷也得找个地方好好补补!”
陆寻望着渐渐散去的云层,阳光洒在昆仑雪顶,将玉髓的 “和” 字照得熠熠生辉。远处的山峦间传来隐约的龙吟,那是龙脉复苏的欢歌,不再带着之前的痛苦与愤怒,而是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他知道,天劫的狂风暴雨已经过去,但守护共生的细水长流才刚刚开始:“下山吧。” 他最后看了眼龙祖洞,玉髓的光柱已化作淡淡的光晕笼罩着洞口,“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看看。”
三人顺着山道往下走时,发现沿途的景象已截然不同。被煞气污染的岩石变得莹润,雪地上的脚印旁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偶尔有受惊的雪兔窜过,眼睛里映着金红色的光点,再没有之前的惶恐。林婉儿弯腰摘下朵紫色的小花,花瓣在她掌心化作丝气脉,融入听石符中:“血珠说这些花是龙脉气脉所化,能滋养生灵。” 她将花别在发间,眉眼弯弯地看着陆寻,“就像我们守脉人,既要守护龙脉,也要守护这些可爱的生命。”
王胖子扛着背包走在最前面,军大衣的下摆扫过雪地,留下串金色的脚印。他时不时回头喊两声,惊起林间的飞鸟,那些鸟儿穿过光晕时竟长出五彩的羽毛:“奶奶的这昆仑真是块宝地!胖爷都想在这儿开个饭馆了!” 他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的山谷,“快看!那里有牧民!” 山谷间果然有帐篷的影子,炊烟袅袅升起,与空中的和气交织成温暖的画面。
陆寻望着那缕炊烟,突然明白天劫渐息的真正意义。不是轰轰烈烈的胜利,而是这些寻常日子的回归 —— 牧民的炊烟,孩童的笑声,草木的生长,鱼群的游动。这些看似平凡的景象,才是龙脉与人类共生的最佳证明:“你看。” 他轻声对身边的林婉儿说,“这才是我们拼尽全力守护的东西。”
当他们走出昆仑山脉时,发现山脚下已聚集了不少守脉人。有秦岭来的老赵,有蜀山的玄机子,还有东海的渔民代表,他们脸上都带着劫后余生的喜悦,手里捧着各地的特产 —— 黄河的莲子,华山的野果,四川的茶叶。看到陆寻三人,众人纷纷迎上来,将带来的东西往他们怀里塞:“陆小友辛苦了!”“这是咱们刚收的新茶,尝尝鲜!”“孩子们都等着听你讲昆仑的故事呢!”
陆寻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掌心的疤痕突然微微发烫。玉髓的和气顺着地脉传到这里,与众人的气脉交织成网,温暖而坚定。他知道,天劫虽然平息,但守脉人的使命并未结束,他们将继续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共生,让龙脉的气脉永远滋养人间,让人间的烟火永远温暖龙脉。
夕阳西下时,昆仑雪顶的金光渐渐隐去,只在天际留下道绚烂的彩虹,横跨九州大地。黄河的水静静流淌,华山的风温柔吹拂,四川的土地孕育新芽,东海的浪轻轻拍岸。天地间再无天劫的阴霾,只剩下生机盎然的景象在缓缓铺展。
陆寻站在山脚下,望着那道连接天地的彩虹,护脉刀在手中泛着温润的光。他知道,天劫渐息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守脉人与百姓将一起修补大地的创伤,一起滋养复苏的龙脉,一起将这份共生的信念代代相传。而昆仑雪顶的玉髓,将永远守护着天地人三才枢纽,见证着这场跨越万古的守护传奇,直到天地真正归一,直到时光永恒。
夜色降临时,各地的镇龙鼎同时亮起。金红色的气脉顺着鼎身往天际汇聚,在高空凝成个巨大的 “宁” 字。这光芒照亮了每个等待黎明的角落,温暖了每个期盼安稳的心灵,宣告着天劫的彻底平息,也预示着共生时代的到来。陆寻抬头望着那 “宁” 字,嘴角露出淡淡的微笑,他知道,最好的守护,就是让这样的安宁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