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鲛人舞·胡汉同辉(2/2)
宇文渊的护心镜,此刻映着舞阵中央的冯妙晴——她的金箔裙沾满海水,狼首刀却温柔地挑起舞女的纱巾,刀尖的光与鱼尾的鳞,共同在夜空中,划出“共”字的轨迹。他忽然想起太武帝墓壁的刻字:“胡汉鲛人,皆为苍生血肉。”
“将军你看,”苏绾的机关匣,弹出“共舞”全息影像,“舞阵的,”“轨迹,”“是‘天下大同’!”
影像里,冯妙晴的舞步与鲛人舞女的鱼尾摆动,精确地契合着王若雪算筹排出的“大同”卦象。崔秀宁的琴音,化作光带缠绕在舞者腰间,陆灵珊的啸声,凝成星辰点缀在舞衣之上,而苏绾的机关匣,正将这一切转化为“文化共荣”的数据模型。
鲛人王忽然起身,尾鳍拍击“共荣泉”,泉水显形出太武帝的虚影。老皇帝抚掌而笑,破虏戟尖挑起的鲛人泪,竟在半空写成:“朕设血誓,非为束缚,乃盼后世见——胡汉鲛人,可同辉于天地。”
宇文渊的护心镜,忽然爆发出温润的光,镜中的“民”字,与舞阵的“大同”轨迹,共同在海面上,织成“自由绽放”的永恒图腾。他终于明白,所谓“共主”,从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是像这珊瑚广场的基石,让鲜卑的狼、汉家的凤、鲛人的鱼,都能在同一片海天之下,自由地舞动,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是日,水晶宫的“胡汉鲛人共舞”,成了南海新的传奇。冯妙晴的金箔裙,被供在珊瑚博物馆,裙摆上的狼首纹与鲛人鳞,在灯光下诉说着文化融合的奇迹。王若雪改编的《沧海一声笑》,成了鲛人学堂的必修曲,崔秀宁的击节节奏,被刻在“共舞碑”上,陆灵珊的天狼啸谱,则化作海鸟迁徙的导航信号。
晨雾漫过珊瑚广场时,“共荣泉”的水面,倒映着五女与宇文渊相携离去的身影。他们的脚印,在珊瑚石上刻下“同辉”的纹路,与太武帝、海月公主的足迹,共同在南海的晨光中,点亮了护民者的,新的认知——原来这天下最壮丽的护民图景,从来不是强行的统一,而是让每个族群都能骄傲地扬起自己的旗帜,却又在护民的星空中,彼此照耀,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