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吴币如刀:迁封红河平原(1/2)
随着吴侯被抓,吴国也算是彻底覆灭。
姬忽也趁势将吴国的封号取掉,改当地为吴郡。
而吴国的贵族们,此刻却一点没有展现出他们该有的骨气。
一个个改名的改名,逃跑的逃跑,吴国的社稷已经没有人继承了。
随着吴侯被押送去新郑处置,吴地的改革也开始进行了。
郑军将吴地的刀币按照半成来兑换,率先给吴地实行了货币更换。
并将先轸的部队留在这里,先轸还成为了吴郡的第一任太守。
之后,大家论功行赏,都得到了赏赐。
先轸一上台,就废除了以前开山炼铜的政策,改为种植桑稻。
桑叶可以养蚕缫丝,制作丝绸,稻子则可以供人们食用,这样,吴地的百姓就可以自给自足了。
经历了这场大捷,吴地的百姓也都变得很听郑国的话。
只要是郑国安排他们做的,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做。俨然已经变成了郑国的一部分。
对此,先轸甚是欣慰,并将此报告给了姬忽。
姬忽在接受到这个消息之后,便下旨勉励了先轸,并还给吴郡免了两年的税收,当先轸将这一消息告诉民众后,民众皆是高呼万岁。
处理了这边的事,姬忽便要处理吴侯了。
在新郑的大殿上,吴侯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姬忽道:“吴侯诸夷,你可知罪?”
“知罪,罪臣知罪,请郑公饶我一命。”
“呵呵,饶命?饶了你我大郑的使者就能活过来吗?
饶了你,那些因此战而丧生的士卒和百姓也能活过来吗?
就是寡人打算饶你,你问问他们答应吗?”
最后,吴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硬气,在被吓得一阵屁滚尿流后,便被拉下去斩了。
本来,这件事情有很多人是反对的,毕竟一国的国君说杀就杀还是有点儿嚣张的。
而且,吴国其实也是姬家人,与郑同出一脉,都是周王室的别支,这样做有点儿太无情了。
但随后姬忽的操作,却让他们打消了这样的顾虑。
只见他问向底下的臣子:
“寡人听说,老吴侯可不止这一个儿子呀!”
大臣一听,早有懂事的赶紧回道:
“是呀,老吴侯除了长子诸夷外,还有次子诸樊,三子诸亥。”
“三人谁最贤能呀?”
“禀国君,次子诸樊。”
那大臣屏声道。
“好,那就封诸亥为新的吴侯。”
“好,好...额?什么?国君您说谁?”
“没听清楚吗?国君说的是吴侯三公子诸亥!”
朝臣连忙给这位耳朵有点背的新归附的臣子提醒了一遍。
那臣听说,只好跪下谢恩:
“谢国君保全吴国之祚。”
此人正是先前劝吴侯的人,他叫冉谢,是原吴国的大夫。
因为当初劝言吴侯,被姬忽以为贤,召到新郑为官。
“虽然吴国国祚可以延续,但寡人已经不能让吴国继续待在吴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