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作为当事人,尤强率先发声(2/2)
马华依旧愁眉苦脸,被师傅指派在家照看孩子,何雨柱的小女儿年纪尚幼,这种任务确实不适合交给他。
黄春梅是第二次目睹类似场景,上一次是在年初一,虽然那时热闹,却远不及今日这般紧张。
她从前居住的地方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于是不断向许大茂询问详情。
这表明女性的八卦天性不受时代和环境影响。
三位大爷依旧手捧茶缸子,不紧不慢地现身中院,他们摆架子的姿态令人佩服,就连出场时机都掌握得恰到好处。
依然是阎埠贵率先发言,刘海中补充说明,最后由一大爷作出结论。
事情正如何雨柱所料,正是换粮引起的争端。
消息传播有快有慢,知晓消息的人自然会抢先行动。
当然,不知情的人占多数。
但这么多人同时前往供销社提粮,难免会引起他人注意。
有些人守口如瓶,即使被追问也不肯透露,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样也算是保护传递消息者。
总有些人嘴上没个把门的,说着着急的话,不想耽误换粮,有人问起便随口告知。
正因如此,得知消息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往供销社涌去。
最先赶到的一批人基本都换到了粮食,那时人还不多,他们既有粮本又有现金,完全符合条件,供销社不可能不给他们换。
这批人自然是最开心的,管他几天后政策会不会变,即便变了也是下个月的事了。
至少这个月他们占了便宜,至于别人能不能换到,与他们何干?
然而,这类幸运儿终究是少数,后来的人大多没能换到。
急得团团转排了好长时间的队,即使供销社延长了营业时间,但粮食库存有限,总不能无限供应。
供销社的粮食也是一批批从总仓运来的,每次送来都不多,只够卖几天,哪可能有大量囤积?
那些没换到粮食的人自然不甘心,可无论怎么闹腾也无济于事。
毕竟供销社也不是吃素的,下午一看苗头不对,立刻联系派出所疏散人群。
闹得最凶的直接被抓走,即便如此,事情还是持续到晚上七点多才结束。
按理说事情该告一段落了,买不到也不能怪别人,买不到就回家吧!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院子也一样,人一多难免有人没事找事。
今天抢粮本已抢到手,本该低调些,免得招人嫉妒,可偏偏有人爱显摆。
这不,下午中院的尤家也得知了消息。
尤家得到消息不算早,为了争分夺秒,尤强急忙拿着袋子往供销社赶。
巧得很,他刚到前院,就碰上了赖家的儿子赖望。
同为大院的年轻人,两人平日熟识,赖望见尤强行色匆匆,便随口问:“你急着去哪儿?”尤强答了句“有事”,就匆匆离去。
当时赖望并未在意,谁家没点事呢?不过是随便问问罢了。
没多久,前院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赖望得知后也急忙带着袋子赶往供销社。
最终,赖望醒悟得太迟,未能及时换到粮食。
尤强却抓住时机,在供销社停售前成功换回了粮票。
你换到了就是换到了,直接拿回家不就行了吗?
可尤强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是赶在最后一刻才换到的,这运气岂能不说?年轻人难免得意,于是便在院子外向人炫耀起来。
巧的是,赖望此时正好垂头丧气地回来。
听到尤强的话,又见他那副自鸣得意的模样,赖望顿时心生怨恨,痛骂尤强为何当时不将消息告知自己。
尤强正说得兴起,哪里顾得上这些。
再说,中院一向瞧不起前院的人,中后院多为轧钢厂职工,而前院则大多在外企工作,彼此间本就存在隔阂。
人都有抱团的习惯,无论在哪里都如此。
后院还好,平日里隔着中院,往来不多。
但中院紧邻前院,接触频繁,矛盾也随之增加。
这次,就因这件事,两家在院子里争执起来。
原本只是两方口角,后来围观的人加入,竟演变成中院与前院之间的冲突。
前院的人指责中院得知消息却不告知,同属一院,实在自私。
中院的人则反驳称他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的,而且还有好几家未换到。
当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都不服对方,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全武行。
幸亏三位长辈及时赶到,阻止了这场争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何雨柱听了一会儿,虽有些混乱,但也大致明白情况。
他认为这种事最好别掺和,便拉着老婆和妹妹站在最左边,那边都是后院的人,属于旁观者。
找到合适的位置后,三人边吃瓜边观看。
这里既不会太过靠近引火上身,也不会太远听不清,若没有一定听力还真不容易发现他们。
结果他们刚站定,许大茂便带着黄春梅过来了。
两人各自轻哼一声,仿佛没瞧见彼此,只是冷眼旁观局势变化。
黄春梅一直不满地嘀咕,抱怨这里视野不如第一排,什么都看不清。
这句话差点让许大茂暴跳如雷,他心里暗骂这女人真是愚钝,怎会看不透当前局面?
许大茂不禁疑惑,自己当年是如何被这女人糊弄的?难道自己当时也糊涂?
大院逐渐恢复平静,待各家陈述完毕,又开始新一轮的争执。
前院人最多,占据绝对优势。
中院虽人数较少,但因住着一位大爷,底气十足。
再加上多年邻里关系,远胜前院的松散团结,双方一时僵持不下。
片刻之间,百十号人分成三派:前院和中院各自为阵争论不休,剩下的多为后院居民,夹杂少许不愿掺和的中院和前院住户。
何雨柱置身其中,只是悠闲地观望热闹,毫不关心纷争。
他满脸笑意,双手叉腰,仿佛等待一场好戏开场,甚至幻想桌上摆上瓜子花生。
“都闭嘴!这样吵嚷能解决问题吗?”易中海实在看不下去,当即起身阻止。
此刻,阎埠贵与刘海中也不敢贸然插话。
这本是小事,却演变成前院与中院之间的冲突,唯有身为大爷的易中海出面,或许才能化解。
“大爷最公允,还请您评判是非。
这事是不是有人没事找事?”作为当事人,尤强率先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