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太子成年,监国历练(1/2)
含元殿的晨钟还在回荡,十六岁的太子唐昭已经端坐在偏殿的鎏金案几前。
案头堆积的奏章被分类摆放——
西北军报用红绳捆扎,江南税赋配着黄绸,而东海郡的密折则单独装在青铜匣中,匣面刻着与太子心口龙鳞相同的纹路。
\"殿下,这是今日第一件。\"
老宦官捧上份看似普通的请安折子,翻开内页却显露出暗纹——
浸泡过特殊药水的纸面上,浮现出陇西李氏私通吐蕃的铁证。
朝会上,当户部尚书奏报江南春汛时,唐昭突然打断:\"去年修筑的堤坝用了多少根松木?\"
见老臣语塞,少年太子袖中滑落一卷图纸,\"三千四百根,其中二百根被替换为柳木——就埋在堤坝东侧三里处的芦苇荡里。\"
满朝哗然中,工部侍郎突然暴起发难,袖中暗箭直射太子咽喉。
唐昭不避不让,箭矢在距他三寸处突然转向,钉在了殿柱的《山河社稷图》上——正中标注\"李氏别院\"的位置。
\"第二课。\"
退朝后,唐治抚摸着儿子被箭风划伤的脸颊,\"真正的杀招往往藏在最乏味的奏章里。\"
深夜的东宫书房,唐昭正在破解一份用海藻汁书写的密信。
当他将信纸贴近烛火,水渍逐渐显形:
东海郡守秘密建造的\"观星台\",地基里埋着十二具青铜棺,每具棺内都躺着与太子容貌相似的少年尸体。
\"这不是道观...\"
唐昭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心口龙鳞,\"是某种阵法。\"
窗外惊雷炸响,照亮了书房暗格里的一卷画轴——那是唐昭周岁时御笔所绘的《婴戏图》。
此刻画中玩耍的孩童们突然变换了位置,组成四象星图。
更可怕的是,原本空白处的题诗位置,浮现出用隐形墨水写的《东海赋》,字迹与唐治年轻时一模一样。
骊山演武场上,唐昭正在检阅新组建的\"神机营\"。
士兵们操作着改良版连弩,箭矢穿透三百步外的铁甲后,竟能自动返回箭囊。
当演练进行到火器演示时,太子突然叫停。
\"火药配比错了。\"
他抓起一把粉末在鼻尖轻嗅,\"硝石多加了半钱,这样的炮弹会在膛内炸开。\"
随行的兵部老将面面相觑。
他们不知道的是,唐昭指尖悄悄漏下的几粒火药,落地后竟组成个\"叛\"字——
这正是今晨那个工部侍郎临刑前,用脚尖在刑场上画的图案。
大运河的淤塞案给了太子最严峻的考验。
当各州府互相推诿时,唐昭带着工部官员亲赴现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