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九霄凌仙诀 > 第403章 茵脉护微·青禾融茵

第403章 茵脉护微·青禾融茵(2/2)

目录

“就叫它‘菌禾’!” 青禾轻触叶片的菌穴,里面立刻钻出细小的肥土菌,顺着根系向草甸土壤扩散;菌输根则向丹霞岩缝延伸,岩缝土中的固岩菌渐渐活跃,泛起淡红菌膜;向泥炭泽延伸的根系,让水面的调酸菌浮渣重新聚集,水色恢复深绿,“它就像‘微生物的管家’,既能培育菌群,又能精准输送,补全闭环的菌脉。”

然而,第五天的清晨,一场突如其来的 “干热风” 吹过菌汇坡 —— 草甸的腐殖土水分快速蒸发,菌禾的菌床根因干燥开始萎缩;丹霞的岩缝土变得更松散,刚活跃的固岩菌又开始减少;泥炭泽的水面蒸发量增大,碱化速度加快,泽禾叶片的黄色更浓。

三族族老急忙带领族人举行 “菌脉共祭”—— 草甸族围着菌禾吟唱 “肥土咒”,将腐殖土撒在菌床根周围;丹霞族捧着丹霞珠念 “固岩诀”,用红石泥护住岩缝中的菌输根;泥炭泽族握着泽禾晶诵 “调酸词”,向水面撒入原生调酸菌液,三族圣物的光芒汇聚在菌禾上方,却仍挡不住干热风对菌群的影响。

“不能只靠外部保护,要激活菌禾自身的菌调节能力!” 青禾突然想起三族对微生物的传统养护法,“阿嵩,用草甸的‘菌酿液’(陈年腐殖土浸泡液)浇灌菌床根;阿丹,将丹霞禾秸秆烧成灰,混合红石泥涂在菌输根周围,锁住水分;阿泽,把泽禾的调酸液与菌脉液混合,喷洒在泥炭水面!”

她将菌脉阵抛向空中,三族圣物碎片同时亮起,与菌禾的菌穴形成共鸣,伴生苗的根系顺着菌脉阵钻入土壤,连接起三族圣物与菌禾的根系,绿韵能量与三族圣物能量交织成巨大的淡灰色光网,将菌汇坡覆盖其中。当光网与菌禾的菌穴同步运转时,奇迹发生了:菌禾的菌床根快速分泌菌养液,吸引肥土菌在腐殖土中聚集,形成密集的菌膜;菌输根释放出适配丹霞岩缝的 “固岩菌孢子”,与红石泥混合后牢牢附着在岩缝土中;向泥炭泽延伸的根系则释放调酸菌激活因子,让水面的调酸菌快速繁殖,水色恢复深绿,碱化彻底缓解。

干热风平息后,闭环的菌脉终于恢复顺畅 —— 草甸的有机肥硬块开始分解,嵩禾根系重新舒展;丹霞岩缝土泛着淡红菌膜,丹霞禾的凝岩液恢复正常;泥炭泽的调酸菌活跃,泽禾叶片重新翠绿。三族族老共同捧着融合了三族圣物能量与原生菌液的 “菌禾籽”,递给青禾:“这是三族微生物智慧共育的种子,” 草甸族老的声音带着欣慰,“以后我们会共同守护菌脉,让闭环的隐形根基永远稳固。”

半月后,秦逸和阿珠来到菌汇坡时,看到的是一派微观生机盎然的景象:菌禾在菌脉枢纽茁壮成长,淡灰色的叶片上,菌穴中不时钻出细小的微生物,像撒在叶片上的碎光;草甸族人与阿嵩一起将分解后的有机肥撒向嵩禾区,丹霞族人与阿丹在岩缝中喷洒菌禾分泌的菌液,泥炭泽族人与阿泽在水面投放调酸菌浮床;阿珠抱着小雏菊蹲在菌禾旁,花朵的根须上附着一层淡绿的微生物,与菌禾的菌穴形成共鸣,金色花粉落在菌禾叶片上,让菌穴的光芒更加柔和。

“小花说菌禾的菌养液能让雏菊的根须更壮,” 阿珠笑着指向花瓣上的微生物,“你看,连小花都在和菌禾的微生物交朋友,以后土壤里的小生命,再也不会孤单了。”

青禾将菌禾种子收入布囊 —— 现在 “共生百宝箱” 里已有二十颗种子,菌禾的淡灰纹像条 “微生物纽带”,将草甸、丹霞、泥炭泽的菌脉牢牢连接,让闭环的微观根基彻底稳固。回程的路上,伴生苗的叶片上,二十色生态纹形成了更精密的闭环,微观菌脉与宏观能量流、水脉交织,像一张看不见的 “天地菌网”,将每一寸土壤、每一颗微生物都纳入共生体系。

秦逸望着闭环图,眼中满是赞叹:“我们以前守护的是看得见的山、水、作物,却忘了看不见的微生物才是生态的根基,” 他拍了拍青禾的肩,“你做到了让共生从‘宏观全维’走向‘宏微一体’,这才是真正无死角的守护。”

当他们回到绿洲,试验田的闭环图已新增了菌禾的淡灰菌脉纹 —— 菌禾种在菌脉枢纽位,菌床根连接嵩禾区,菌输根分别延伸至丹霞区与泥炭泽区,形成 “草甸育菌 - 丹霞固菌 - 泥炭调菌” 的微生物循环。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