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河谷固土·青禾融流(1/2)
共生学院的试验田刚迎来冰禾的首次固冰成功,青禾就被伴生苗的异常水流纹惊醒 —— 叶片上 “天下共生图” 的冰原蓝纹旁,突然浮现出条淡青色的蜿蜒轮廓,纹路间泛着细碎的 “水晕”,像极了河谷湿地的河道,而轮廓边缘的水晕正快速变得浑浊,露出褐黄色的 “淤沙痕”。
“是河谷族的‘河灵符’!” 青禾摸向腰间的布囊,囊底压着的符纸已失去往日的清透,原本流畅的河道图案布满淤沙状的斑点,符纸边角还沾着些湿润的泥渍,“之前河谷族说过,符纸浑浊代表河道淤塞,这泥渍…… 恐怕上游的水土流失已经冲到下游湿地了。”
她快步冲向学院的 “水文观测室”,布囊中的十颗种子随着奔跑轻轻碰撞,清沼禾与固沙麦的种子同时亮起微光 —— 前者泛着耐湿的翠绿,后者透出固土的金黄,像是在主动适配河谷的水土环境。秦雪正对着河道沙盘皱眉,沙盘上的水流被褐黄色的淤沙阻断,下游的湿地模型已露出干裂的土痕:“刚收到河谷族的传讯木简,上游采矿导致山体滑坡,淤沙堵塞了七成河道,湿地快变成旱地了。”
秦逸的星辰剑悬在沙盘上方,四色光带投射出河谷的实景虚影:蜿蜒的河谷中,褐黄色的淤沙堆成连绵的小丘,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湿地中的水莎草已枯死大半;几名身着水纹袍的族人正用木耙清理河道,却见刚疏通的河段很快又被新的淤沙填满,族人们的裤脚沾满泥浆,脸上满是疲惫。
“河谷湿地是上下游的‘水脉枢纽’,既要固土防流失,又要净化淤沙,” 青禾的指尖轻触伴生苗的青色河道纹,布囊中的清沼禾与固沙麦种子同时发热,“清沼禾耐湿、固沙麦固土,再融入河谷的‘水莎草’特性,肯定能培育出护河的作物。而且河谷族靠水而生,得先听他们的‘河祭’传统,不能贸然动河道。”
三日后,传送阵落在河谷族的聚居地。刚踏上湿地的田埂,带着泥腥味的水汽就扑面而来,青禾急忙催动绿韵能量,在周身凝成层淡绿色防护膜,伴生苗的青色纹路瞬间亮起,让周围浑浊的水汽变得清新几分。河谷族的少年阿河撑着竹筏赶来,他的水纹袍上沾着淤沙,手中捧着株枯萎的水莎草,草叶上的泥渍已结成硬块。
“淤沙越来越多,” 阿河的声音带着焦虑,竹筏划过水面时,桨叶卷起的全是泥沙,“族里的‘河灵玉’能量只剩一成,连调节水流的能力都快没了。三个月前上游开矿,山体滑坡堵了河道,现在湿地的水越来越少,我们连灌溉稻田的水都不够了。”
跟着阿河撑筏进入湿地深处,青禾才看清危机的全貌:主河道被淤沙堵得只剩窄窄的水道,浑浊的河水漫过岸边的稻田,将秧苗泡得发黄;湿地中的 “水洼” 已变成泥坑,原本栖息的水鸟早已不见踪影;河灵玉所在的祭台被淤沙半埋,玉身泛着微弱的青光,表面还沾着层厚厚的泥垢。
族老拄着河灵玉雕琢的拐杖迎上来,杖头的玉块泛着黯淡的青光,轻轻一碰就掉下细碎的泥屑:“水莎草能净化水质、固定湿地土壤,河灵玉能调节水流,可现在……” 老人望着浑浊的河水,眼中满是痛心,“我们试过用河祭请‘河神’,可每次祭祀只会让淤沙更严重,像是在激怒它。”
当夜,青禾在河灵玉旁搭建临水试验棚。她取出布囊中的清沼禾与固沙麦种子,将两者杂交后,混入阿河采集的水莎草粉末,再浸泡在河灵玉融化的水中 —— 借鉴清沼禾的耐湿基因、固沙麦的固土特性,融入水莎草的 “净水固沙” 能力,让新作物既能在湿地中生长,又能分泌 “清淤液” 净化泥沙,还能通过根系调节水流走向。
楚瑶用温火阵在棚外构建 “水温调节层”,既保持河水适宜幼苗生长的温度,又不破坏湿地的生态平衡;林墨的雷光剑悬在棚顶,蓝电化作细密的光丝,模拟河道的自然水流节奏,为种子提供适应水流冲击的环境;河谷族的族人则运来晒干的水莎草,铺在试验棚周围,形成层天然的滤沙层,防止淤沙直接冲击幼苗。
三日后,幼苗破土而出,叶片泛着淡青色的光泽,表面覆盖着层细密的 “水膜绒毛”—— 这是从水莎草改良而来的特性,能吸附水中的泥沙,将其转化为无害的养分;根系呈 “网状” 深入湿地土壤,像固沙麦的根系一样坚韧,能牢牢固定湿地的泥土,防止水土流失;茎秆中还含有 “导水通道”,能将多余的水分疏导到缺水的稻田,同时将浑浊的河水过滤成清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