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裁判视角(2/2)
乔莎的表情严肃,认真地回答道:“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技术手册——无关舆论,不照顾情绪,不提供鼓励,只判定正与误。”
乔莎的话语像一道不可逾越的界线,划定了比赛的基调——这将是一场绝对严格、甚至堪称严酷的较量。女单赛场上任何细微的技术瑕疵,都将在这样的标准下无所遁形。
裁判会议结束,诸位裁判通过特定通道前往冰场旁的席位。
九名裁判依次在裁判席就座。
裁判席位于冰场主看台的一侧,是一排高高在上的独立座位,俯瞰着整个冰面,视野极佳。
每个座位之间设有隔板,确保打分时的独立与专注。他们按照赛前抽签决定的匿名座次坐下(Judge 2, Judge 5, Judge 8...),面前的台子上是内置了专用打分系统的触控平板电脑。
乔莎作为首席技术专家,径直走向技术专家席最中央的位置落座。她的右手边是助理技术专家,负责复核;左手边则是数据操作员,负责快速录入。
乔莎的面前并排摆放着三台高清显示器,屏幕上运行着专业的赛事裁定软件。
左侧屏幕实时显示着当前选手的节目构成框,在每一个动作完成后,第一时间呼叫动作名称;
中央主屏幕是多画面视频回放系统,连接着场地四周的高速摄像机,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速度(甚至逐帧)回放任何一个瞬间。
右侧屏幕则显示着官方计分系统,实时更新着裁判们的GoE和节目内容分输入情况。
乔莎落座后,熟练地戴上耳机,目光锐利地快速扫过三块屏幕的界面,确认所有系统运行正常。
冰面上,清冰车已经完成清冰,缓缓退场,留下一片完美无瑕的战场虚席以待。
广播声中,第一组的五名女单选手如蝴蝶般飞上冰面,或轻盈跳跃,或舒展肢体,进行最后的热身。冰刀划破冰面的嘶嘶声,热烈的背景音乐,以及观众席上涌动的呼唤与掌声,共同宣告着女单短节目的正式开启。
本次资格赛,来自世界各地的26名顶尖选手将在这片冰面上为仅有的4个冬奥席位展开殊死搏斗。
本场比赛中,最强有力的名额竞争者主要为:
ichelle wu,18岁,力量充沛,跳跃高远度出众,作为A国争取第二个名额的关键人物,她的难度储备令人忌惮——阿克塞尔三周跳(3A)和勾手三周接后外点冰三周连跳(3Lz+3t)都是顶级配置。然而,她的阿克塞尔跳稳定性存疑,周数不足的问题如同悬顶之剑;
Eunice,20岁,身形修长秀美,滑行姿态如天鹅般优雅。出身花样滑冰传统强国b国,她的节目艺术性极高,感染力强。难度储备同样雄厚,3A、3Lz+3t、3F(后内点冰三周跳)一应俱全。上赛季她与同为顶尖运动员的男友宣布结婚并休赛一年,本届冬奥赛季高调复出,旨在为自己争夺一个宝贵的决赛名额。她的技术命门在于勾手跳(Lz)和后内点冰跳(F)的用刃存在长期性的模糊问题,极易被判用刃错误(“e”);
宫田美雪 (iyata iyuki) (R国),25岁,她的滑行技术流畅,表演细腻丰富,经验老道。青年组时期曾大放光彩,升入成年组后经历了状态起伏和伤病低谷,却始终顽强训练,本赛季状态显着回升,被视为有力的竞争者。她的招牌连跳是3Lz+3t,但跳跃的整体状态有时会出现波动,稳定性是其最大挑战!
此外,其他强敌亦来势汹汹:
金韩娜(Ki hanna,h国),一位跳跃难度大、冲击力极强的天才新秀,首次参加大赛便来势汹汹。
Lena(d国),以极佳的冰面覆盖能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着称,同样对冬奥席位充满渴望。
当然,还有中国队的林羽裳,她将在于第5组第3位出场,距离她上场大约还有4小时20分钟。
此刻,在场馆一角专为选手准备的休息区内,林羽裳正安静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闭目养神,耳机中循环播放着她短节目的配乐,她正在进行大脑模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