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 第444章 入山

第444章 入山(2/2)

目录

“第五,也是最后一点,”王昆鹏的声音放缓了些,但依旧郑重,“保护好你们自己,也照顾好你们的队友。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整体!我要把你们多少人带进去,就必须把你们多少人,一个不少、完好无损地带出来!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队员们异口同声,声音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

王昆鹏点了点头,脸色稍霁:“好!记住你们的话。今晚早点休息,养足精神。明天一早,五点起床,六点准时出发!”

这一夜,许多队员都睡得不太踏实。对未知旅程的期待、对沉重背包的担忧、以及对王昆鹏那几条“铁律”的敬畏,交织在心头。

第二天凌晨,天色未明,山村还笼罩在浓重的雾气中。队员们已经收拾好行装,默默地吃着简单的早餐。头车司机老张留下来看守车辆和部分非紧急物资,并与基地保持定期联系。

五点五十分,所有人在村口集合完毕。背包上肩,沉重的分量让每个人都神色一凛。

王昆鹏和诺阿大叔低声交流了几句,诺阿大叔点了点头,用生硬的汉语说了句:“路,不好走,跟紧。”

王昆鹏最后环视了一圈整装待发的队伍,深吸了一口清冷而湿润的山间空气,大手向前一挥,声音沉稳有力:

“出发!”

诺阿大叔和木桑打头,王昆鹏紧随其后,然后是队员们,铁柱主动断后。一支小小的队伍,如同投入巨大绿色海洋的一串石子,悄无声息地没入了高黎贡山苍茫的原始森林之中。

队伍在密林中艰难行进了大半天。参天古木遮天蔽日,脚下是厚厚的、湿滑的腐殖质层和盘根错节的树根,空气潮湿闷热,蚊虫嗡嗡作响。尽管队员们体力消耗巨大,但队伍在王昆鹏和向导的带领下,依然保持着紧凑的队形和稳定的节奏。

中午在一处相对干燥的林间空地短暂休整后,诺阿大叔指着地图,又比划着前方一条看似更陡峭、植被更茂密的方向,示意接下来要走那条路。

这时,队里的助理研究员周敏,一边擦着汗,一边仔细对比着手中的GPS轨迹图和纸质地图,眉头微微蹙起。她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走上前,对王昆鹏说:

“王总工,有点不对劲。”她指着地图上一条用虚线标注的、相对平缓的路径,“按照我们原定的规划路线,接下来似乎应该偏向东北方向,沿着这条山脊线走,虽然绕一点,但路况应该比诺阿大叔指的那条好很多。大叔指的这条,几乎是直插山谷腹地,看起来更陡,而且…根据气象资料和地形判断,这条山谷在雨季很容易形成汇水,路面可能非常泥泞湿滑,甚至有小溪漫灌的风险。”

周敏的声音不大,但条理清晰,显然在出发前做足了功课。其他队员也围了过来,看着地图,脸上露出思索的神色。孙浩看了看那条陡峭的“捷径”,又看了看周敏指出的规划路线,也觉得有些疑惑。

王昆鹏没有立刻表态。他先是对周敏认真研究的态度表示了肯定:“小周观察得很仔细,准备工作做得不错。”然后,他转向诺阿大叔,没有直接质疑,而是用尽量简单的词语配合手势询问道:“诺阿大哥,为什么,不走这边(指规划路线)?这边,好走?”

诺阿大叔黝黑的脸上没什么表情,他摇了摇头,用夹杂着傈僳语和生硬汉语的话,配合着丰富的手势解释起来。木桑在一旁帮忙补充翻译。

大意是:规划的那条山脊线,看起来平缓,但最近(他用手势比划着下雨),那边阳坡的土石被雨水泡松了,有一段路很危险,容易滑塌,而且那条路上有一种恼人的毒蜂巢,最近正是活跃期。而他指的这条山谷路,虽然陡,看起来难走,但主要是岩石和硬土,下雨反而冲走了浮土,更结实。至于溪水,他知道几个可以安全通过的石头滩。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