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安营扎寨(2/2)
“像这种地方,就比较理想。”他解释道,“地势较高且平坦,不易积水;地面坚实,不易返潮;远离明显的落石、滑坡威胁;视野相对开阔,便于观察周围情况,也利于在紧急情况下发出求救信号;同时,与水源和树林保持了一个相对安全又不会太远的距离。”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目光扫过每一位队员:“记住我今天说的第一要点:在野外,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扎营地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你们整个团队夜间的安全。不要贪图一时的方便,而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
“第二,”王昆鹏指了指身后的越野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像今天,我们车辆可以到达这里,那么,能在车上睡,就尽量别下车扎帐篷!”
看到队员们疑惑的眼神,他解释道:“车辆是一个相对坚固、密闭的空间,可以有效地隔绝风雨、湿气,以及大部分蛇虫鼠蚁的骚扰,安全性远比单薄的帐篷高得多。在车上休息,不仅能节省搭建和拆除帐篷的时间精力,也能让大家休息得更好,为第二天的艰苦行程储备体力。这是我们用无数次经验换来的教训。”
“第三,”王昆鹏的神情更加严肃,“如果情况所迫,必须下车扎营,那么一定要趁天亮,视线好的时候,尽快完成营地建设和各项准备工作! 包括帐篷搭建、水源汲取、食物准备、安全警戒区域的简单布置等等。千万不要磨蹭,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天黑了也能弄。在野外,一旦太阳落山,能见度急剧下降,气温也会快速降低,人的体力和判断力都会受到影响,那个时候如果再手忙脚乱,很容易出错,而出错,在野外往往就意味着危险。”
他看了看手表,又望了望天色:“现在时间是下午三点四十分,距离天黑大概还有两个多小时。我们今天不在这里扎营,继续往前开到预定的一号营地地点。我刚才的提问和讲解,就是让你们提前熟悉这个过程。现在,全体上车,我们继续前进。”
队员们恍然大悟,纷纷重新爬上车。
这一次,他们看向窗外地形地貌的眼神,已经带上了审视和思考,不再只是欣赏风景。
王昆鹏这看似随意的第一课,已将“安全至上”和“预备为先”的野外生存铁律,深深地刻进了他们的脑海里。车队再次发动,向着大山更深处,也是向着更严格的实践教学场驶去。
车队在愈发崎岖的山路上又颠簸了约莫一个小时,终于在天色开始泛黄时,抵达了预先勘察选定的一号营地。这是一片位于山脊背风侧、相对开阔平坦的草甸,地面坚实,视野良好,不远处有一条清澈的山溪潺潺流过,既提供了水源,又保持了足够的安全距离。
“好了,这就是我们今晚的营地。”王昆鹏跳下车,声音沉稳,“按照之前的分工和我在路上强调的要点,开始行动。记住,我们必须在太阳完全落山前,完成所有搭建和准备工作。”
队员们早已摩拳擦掌,闻言立刻行动起来。孙浩和周敏作为临时指定的正副队长,开始指挥大家从物资车上卸下装备。
然而,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很快就显露出来。尽管王昆鹏在车上反复强调过流程和注意事项,但真到了现场,在时间压力和陌生环境的催促下,一些队员潜意识里的习惯和疏忽就开始冒头。
最大的问题,出在落单行动上。
负责搭建主帐篷的几个队员,发现有几根地钉似乎不太够长,固定不稳。一个叫小李的年轻队员自告奋勇:“我去物资车那边看看有没有备用的!”说完,他没等周敏回应,转身就小跑着朝几十米外停着的物资车去了。
几乎是同时,负责去溪边打水的两名队员中,有一人因为水袋灌得比较慢,另一人觉得等着无聊,便说了句“我回去看看灶具准备好了没”,也独自一人离开了溪边,往回走去。
王昆鹏和铁柱正在检查车辆和外围环境,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王昆鹏眉头微蹙,但没有立刻出声制止。
过了一会儿,小李拿着几根地钉跑回来,那个离开溪边的队员也空着手回到了营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