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 第423章 带在身边的都是未来的接班人

第423章 带在身边的都是未来的接班人(2/2)

目录

简单的介绍过后,李振邦对方稷说:“老方,这几个年轻人来了之后,主要是老赵带着他们熟悉情况,看了不少资料,也下过几次田。你正好可以和他们聊聊,看看他们对项目了解得到底怎么样。”

方稷会意,这正是他想要的。

他喝了口茶,目光温和地扫过三个年轻人:“好啊,那我们就随便聊聊。不用紧张,想到什么说什么,主要是交流。”

他首先看向陈硕:“小陈,你先来。根据你这些天的了解,你觉得我们项目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或者说,你认为哪个环节是目前比较薄弱的?”

陈硕推了推眼镜,略一思索,条理清晰地回答:“方教授,我认为目前最大的挑战,可能在于水资源的可持续保障与高效利用系统尚未完全建成。我们现有的灌溉主要依赖地下水和小型蓄水池,但长期来看,地下水的开采量和补给需要精确评估,而地表水的收集和调蓄能力还不足。此外,灌溉方式虽然引入了滴灌,但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和按需配水,还有很大优化空间。这是制约我们扩大种植规模和保证稳产高产的一个潜在瓶颈。”

方稷不动声色,追问道:“嗯,说到地下水,你了解我们项目区主要含水层的埋深和富水性吗?做过初步的抽水试验数据分析没有?”

陈硕显然做足了功课,从容应答:“根据有限的勘探资料和周边村落水井情况推断,主要可利用的浅层含水层埋深在30-50米,富水性中等。我们前期在3号井做过一组简易的抽水试验,数据显示单位涌水量大概在每小时5-8立方米。但更精确的评价还需要更系统的物探和钻探工作来支持。”

方稷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了点头,没有继续深究。这小伙子不仅看到了问题,还深入了解了技术细节,思路清晰,基础扎实。

简单的交流下来,方稷对三位年轻人的初步印象不错:陈硕沉稳全面,马丽专业细致,王帆富有创新活力。他们都是项目急需的新生力量。

交流会结束后,方稷对李振邦和赵老低声说:“都是好苗子,各有侧重。专业人才咱们就直接投入工作,陈硕这个孩子以后还是带在身边,将来可以接班。”

李振邦笑道:“看来你这‘面试官’很满意啊。行,就按你说的,给他们压压担子,也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赵老也欣慰地捋着胡须:“后继有人,咱们这些老家伙也能稍微松口气了。”

随着这批新鲜血液的加入,并开始在各自领域发挥作用,整个项目团队仿佛注入了新的活力。

方稷肩上的担子,似乎也因为有了这些可靠的帮手,而变得轻了一些。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