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雷霆响应,八方支援(2/2)
整个作战值班室瞬间像一台按下启动键的精密机器,高速运转起来。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急促而清晰的指令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紧张而有序的节奏。每个人都清楚,他们正在与时间赛跑,与灾情赛跑。
李军长重新将目光投向大屏幕,看着山东战友们忙碌的身影,喃喃自语,又像是在对所有人说:“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们早到一分钟,老乡们的损失就能减少一分!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命令一下,如同按下了快进键。
在河南,一支支车队满载着士兵和抽水设备,直接开进了积水未退的玉米地、花生田。战士们跳下齐膝深的水,铺设水管,调试机器,轰鸣的水泵很快将浑浊的积水抽向附近的河道。更有队伍帮助老人和妇女,抢收那些倒伏但尚未完全霉变的作物。
在贵州,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出现了扛着铁锹、背着药品、牵着骡马驮运物资的绿色身影。他们冒着塌方的危险,清理道路,为与世隔绝的村庄送去粮食、药品和希望。医疗队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为受伤和生病的群众诊治。
在陕西,官兵们挥舞着铁锨,帮助果农从泥浆中抢救玉米、细心地将它们摆放好,套上塑料布、分类。工兵部队则动用机械,协助修复被冲垮的道路和梯田。
这场由山东发端,迅速波及多省的军队大规模支援农业救灾行动,其意义远不止于抢回了多少粮食,修复了多少田地。
它像一剂强心针,极大地稳定了灾区民众的情绪。当老百姓看到熟悉的“一抹绿”出现在最绝望的田野和村庄时,那种“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解放军和我们在一起”的信念,化作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奋起自救。
它也像一次无声的宣告,展示了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人民军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过硬作风,以及时刻准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根本宗旨。
方稷在山东的灾区,看着不仅仅是本地,而是来自各地兄弟部队的旗帜在田间地头飘扬,看着灾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得到控制,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跨越省界的联动支援,不仅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在人民心中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堤坝。
这片土地上,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战胜这种军民同心、众志成城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