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 第408章 骨干的选拔

第408章 骨干的选拔(2/2)

目录

李振邦再次表示同意,双手一摊:“确实如此。在那边,你跟当地工人讲管理、讲规矩、讲效率,如果自己连基本的农事操作、季节规律都搞不清楚,说外行话,他们表面可能不说什么,但心里很难真正信服你。最好是那种…既有扎实的专业背景打底,让人在技术上说不出不是,又有一定的管理潜质和强烈的沟通意愿,能扑下身子融入进去的。”

孙处长轻轻叹了口气,揉了揉太阳穴,显得有些犯难:“唉,我这两天把部里和下属单位符合年龄条件的青年骨干档案翻来覆去地看。剩下的,技术好的,像小刘这样的,往往缺了点手腕和灵活性;外语好、有协调能力的,像张晓这样的,专业深度又可能不够。真正技术、管理、外语都拔尖的年轻骨干,基本都在国内几个重大的专项、重点项目上挑着大梁呢,这次部里明确要求,不能影响国内重大项目的正常推进。要想找个各方面都合适、又能抽得出来的,这可真是有点难啊。”

会场一时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茶杯盖轻碰杯沿的声音。

这时,一直没怎么说话的一位老司长——科技教育司的周司长,慢悠悠地放下茶杯,清了清嗓子,开口了:“我这儿吧…倒是有个人选,不知道合不合适,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就是我们司去年分来的那个博士生,叫陈硕的,还有印象吗?”

孙处长在脑海里快速搜索了一下,不太确定地问:“陈硕?是不是那个…本科在P大学学生物,硕士博士在咱们农大转向了农业经济管理,毕业前还在河北一个基层农技站实实在在挂职锻炼了一年的小伙子?我记得他报到时,简历还挺特别的。”

“对,就是他。”周司长肯定地点点头,开始详细介绍,“这孩子,来了之后在我手下干了一年多,我观察他一段时间了。感觉有几个特点:第一,专业背景复合,既懂点生物和农学的基础原理,不是完全的门外汉,又系统学了经管知识,这种知识结构,我觉得比较适合海外项目这种需要综合能力、什么都要懂一点的地方;第二,有实实在在的基层经验,不是在机关坐出来的,在农技站那一年,是真跟着老师傅下田、跟老乡打交道,解决过实际问题,不是纯粹的‘学院派’;第三,性格我看挺沉稳,不毛躁,学习能力强,也好学肯钻。上次部里青年干部座谈会,他关于农业‘走出去’的一些想法,虽然还有些稚嫩,但角度挺新颖,有点自己的见地。”

李振邦原本有些疲惫的眼睛里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追问道:“哦?复合背景,还有基层经验?这倒是很难得。周司,您还记得他在会上具体说了些什么吗?关于‘走出去’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