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有困难克服困难(2/2)
他们知道,无论是在华北平原还是在东非高原,守护土地、提升地力的使命,同样光荣,也同样需要不懈的坚持与智慧。
方稷和赵老仔细研究了那份来自祖国的报告,特别是关于土壤改良和生态平衡的部分。
他们意识到,也许解决眼前害虫问题的方法,并不在于寻找更强效的农药,而在于从根本上改善作物生长的环境,提升作物自身的抗性,以及恢复田间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正如国内休耕项目所倡导的理念。
“老赵,你看这里,”方稷指着报告中关于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群落显着改善的数据,“健康的土壤是健康作物的基础。也许我们太专注于‘灭虫’,而忽略了给小麦创造一个它们不喜欢的环境。”
赵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拿起那个装着害虫的瓶子:“有道理。这种害虫偏好欺压那些‘亚健康’的植株。如果我们能像国内改良土壤那样,提升咱们这里小麦的长势和内在抵抗力,同时引入或者保护它的天敌…”
一个全新的思路在两人脑海中逐渐清晰。他们不再仅仅将目光锁定在害虫本身,而是开始审视整个农田生态系统。
他们立即调整了策略,增加有机肥的施用,尝试在田边地头种植一些具有固氮或驱虫作用的伴生植物,逐步改善这片因为之前粗放管理而有些贫瘠的土壤。
也开始研究当地是否存在这种害虫的天敌,比如某种特定的寄生蜂或捕食性昆虫。并着手设计实验,评估引入或保护这些天敌的可行性,试图建立起自然的抑制机制。
在不得不使用农药时,也严格筛选低毒、高效、且对天敌影响小的品种,并采用精准施药技术,避免大面积喷洒破坏田间生态。
在其他田间都被这害虫害的苦不堪言的时候,我们的基地试验田反而是欣欣向荣。
当其他农户和种植园正被突如其来的害虫折磨得焦头烂额、眼看着绿油油的作物变得斑驳枯黄时,中方基地那片依然生机勃勃、长势旺盛的试验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这种鲜明的对比,很快引起了当地政府高层的注意。
一天,几辆挂着政府牌照的越野车在一辆军车引导下,驶入了中方基地。
埃塞俄比亚农业部的高级官员盖拉先生,在区域官员和随从的陪同下,再次到访。与以往视察或礼节性拜访不同,这次盖拉先生的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急切和严肃。
会议室内,简单的寒暄后,盖拉先生直接切入主题,他指着窗外那片绿色的试验田,语气沉重:
“李总,方教授,赵教授,情况非常严峻。这次爆发的害虫,我们称之为‘绿魔’,正在快速摧毁我们整个区域的粮食生产。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今年我们将面临严重的粮食减产,甚至可能引发局部粮荒。”
他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地看向中方团队:“但是,就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你们的田地,却几乎不受影响!这太惊人了!我们迫切需要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更需要你们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