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 第401章 “丹毅”

第401章 “丹毅”(2/2)

目录

方稷在埃塞俄比亚的项目基地里,按部就班地推进着一季又一季的播种与收获。麦田的金色循环往复,与当地社区的磨合在磕绊中寻找着脆弱的平衡。埃尤事件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骇浪终被时间抚平,沉淀为项目档案里几页冰冷的记录和人们记忆中一个模糊的警示。

那个名叫阿丹的瘦小少年,连同他那锒铛入狱的哥哥,似乎彻底被遗忘在非洲炽烈的阳光与滚滚红尘之下。

无人知晓,命运的织机正在暗中牵引着奇妙的丝线。

多年以后,中国北方一所着名的农业大学校园内,银杏叶金黄灿烂。一批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为校园增添了异域风采。

有一个身材依旧不算高大,但脊梁挺直、目光沉静如水的年轻黑人学生。他的中文名字,是入学时老师取的,寓意“坚毅如丹”,叫“丹毅”。而在他护照的英文栏上,名字清晰无误——阿丹。

是的,他就是当年那个跪在基地外、在尘土中为哥哥祈求宽恕的瘦小少年。

那场刻骨铭心的变故,如同烈火焚烧过他稚嫩的生命。哥哥埃尤被判刑,至今仍在铁窗内度日;他曾隐约怀有好感、与哥哥情投意合的塞拉姐姐,也在现实面前另嫁他人。偌大的村庄,仿佛只剩下他一人,在冷眼与同情交织的夹缝中,挣扎求存。

哥哥用错误的方式争取未来,失去了自由。塞拉姐姐选择了她的生活。我不能再失去未来了,不能像哥哥那样,也不能永远活在乞求与怜悯中。那片金色的麦田,那些轰鸣的机器,方教授的话…它们告诉我,还有另一条路,一条更艰难,但更干净、更有尊严的路。

这几乎将他摧毁的一切,最终却如同淬炼钢铁的烈焰,塑造了他异乎寻常的坚韧内核和破釜沉舟、定要改变命运的渴望。

他死死记住了中方基地那片奇迹般的金色麦田,记住了那些代表着效率和知识的先进机械与科学管理,更将方稷教授那句“好好生活”的嘱咐,刻入了心底。

一个模糊却强烈的念头破土而出,疯狂生长——他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头脑,真正地、有尊严地,让自己和脚下这片生他养他却又充满苦难的土地,一同变得富饶!

凭借着在绝境中磨砺出的惊人毅力,以及在国际援助项目设立的夜校里拼命打下的知识基础,加上一位当地老神父的赏识与竭力推荐,阿丹抓住了一根通往遥远东方的、细若蛛丝却无比坚韧的机会——他获得了留学中国的资格。

远渡重洋,他来到了曾经只能仰望的“中国”,踏进了梦寐以求的知识殿堂。

在中国的大学里,他如同久旱的沙漠逢遇甘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一切先进的农业知识。

从微观的土壤微生物改良到宏观的节水灌溉系统规划,从精准的作物遗传育种到复杂的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实验室里,他是那个最专注、最能熬的身影;图书馆的灯光下,他是闭馆前最后离开的常客;中国的田间地头,他更是那个不怕脏累、虚心向中国老师和农民请教的“黑皮肤学生”。

阿丹明白知识不会欺骗自己,汗水不会背叛自己。

这里的每一本书,每一次实验,每一滴汗水,都是在为我和我的家乡积蓄力量。家乡的贫瘠,我要用在这里学到的本领去改变。方教授,您看到了吗?我在努力…好好地生活。

他将过往所有的苦难、屈辱与失去,都狠狠地碾碎,化作驱动他前行的无限燃料。

那个曾经只能无助跪地的孩子,已然死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目光坚定、正用知识武装自己、誓要归去重整故土的“丹毅”。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