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穿越70年代从知青到国士无双 > 第395章 拒绝丑恶浪漫化

第395章 拒绝丑恶浪漫化(2/2)

目录

他们知道,这种依靠强力压制维持的秩序,基础并不牢固,但是别无他法。

在卡萨村躁动不安的年轻人中,有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叫埃尤,约莫二十出头,身材挺拔如河边的白杨,五官深邃立体,尤其是那双琥珀色的眼睛,在阳光下仿佛跳动着野性的火焰。

他有着一头浓密的黑色卷发,笑起来时会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痞气。在村里许多姑娘眼中,埃尤是她们梦寐以求的伴侣;在年轻小伙子里,他则因其过人的胆识和灵活的头脑,隐隐被视为新一代的“领头人”。

埃尤不像阿卜杜那样满腹怨气,也不像莫里斯那样精于算计小利。

他有着自己的骄傲和一套扭曲的“浪漫”逻辑。他看着那片金色的麦田,心中涌起的不是贪婪,而是一种挑战权威、证明自己的强烈冲动。在他看来,那些中国人靠着机器和规则,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奇迹,是一种“文明的力量”;而他要做的,就是用属于这片土地的、更原始也更富戏剧性的方式,去“分享”这份奇迹,这在他看来是一种英雄般的壮举,一种对抗既定秩序的浪漫冒险。

“盯着田里那点零碎有什么意思?”当莫里斯等人还在谋划如何在地里捡拾、偷割时,埃尤靠在一堵土墙上,漫不经心地用匕首削着一根树枝,嘴角挂着标志性的、略带嘲讽的笑容,“像老鼠一样在田里窜来窜去,能拿到多少?还要提防士兵和狗。”

“那你说怎么办?”莫里斯不服气地问。

埃尤将削尖的树枝“笃”一声钉在墙上,动作干净利落。他环视围拢过来的同伴,琥珀色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压低声音说:“要干,就干一票大的!直接动他们的命根子——运粮火车!”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火车?那…那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埃尤自信地分析道,“我观察很久了。他们的麦子从吉布提港运走前,会在莫焦货运站编组、短暂停留。那个时间点是固定的!守卫也比在田里和路上松懈。我们算准时间,不需要多,就搞它十几袋!神不知鬼不觉!”

这个计划大胆而疯狂,让其他年轻人既感到恐惧,又抑制不住地兴奋。埃尤描绘的场景在夜色掩护下,如同传说中的侠盗一样,从庞然大物般的火车上取下“战利品”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肾上腺素。

“想想看,”埃尤的声音充满了蛊惑力,“当中国人发现,他们严密保护的粮食,在最后关头不翼而飞,会是什么表情?这比在田里捡一百次麦穗都够劲!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这片土地的主人,依然是我们!”

他将这次行动赋予了“扞卫尊严”和“智取豪强”的浪漫色彩,巧妙地掩盖了其偷盗的本质。在他的煽动下,几个最崇拜他、也最大胆的年轻人加入了进来。

埃尤进行了周密的布置:他亲自去莫焦货运站附近踩点,记住了火车停靠的大致位置和时间规律;他安排了人望风,准备了用于割破篷布的快刀和搬运麻袋的推车;他甚至规划好了得手后的撤退路线,如何利用地形避开可能的追捕。

行动前夜,埃尤站在村外的高坡上,望着远方隐约可见的铁轨轮廓,晚风吹拂着他浓密的卷发。

他心中没有太多对法律的畏惧,反而充满了即将完成一件“杰作”的激动和一种近乎悲壮的自我感动。他觉得自己不是在犯罪,而是在书写一个属于他和卡萨村年轻人的、反抗与征服的传奇。

这个英俊的年轻人,正用他的魅力和错误的勇气,将同伴和自己,引向一条危险的歧路。

他并不知道,他精心策划的这场“浪漫冒险”,即将撞上由李振邦和肯尼思少校共同编织的、更为严密的防护网。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