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难道科考还有什么祖传秘方?(1/2)
不只临安州府下割各知县质疑,上边也派专人来查验核实卷面。
更有甚者还把卷宗打包呈送到朝庭教署国子监祭酒面前。
当26份卷宗打开放到教署同仁面前,让他们目光一亮,个个字迹工整清晰,有几份还书法老道,苍劲有力。
教署们个个呆愣,继而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向上司看去。
“祭酒,这肯定有猫腻,这、这,这一看就不是年轻人的字迹,有的夫子也不一定写得这么好。”
“这个卷子,虽然字体稚嫩,但主旨明确,观点超前,又思路清晰,这既像小孩的手笔又像哲人的思维,不知这是何人所教!”
上点年纪的祭酒也眯着眼,看着卷子上的字,慢条斯理地说:“临安府学政提督可来了?”
“来了。”
“过来解释。”
学政提督屁颠屁颠地跑过来,小心翼翼地看着祭酒。
祭酒一把把卷子扔到他面前,“说说,一个小山村里就能出这么多秀才,这是怎么回事?”
学政提督很清楚,当时他也调查来着,还有知府的儿子也在这里学习参加科考,他很相信,便实事求是地述说起来。
众教署侧耳恭听,还时不时地发问,“你说那个案首还是孙子,十一岁?他是怎么学的!在乡村又不是在京城有专一的夫子教授,这是怎么做到的!”
“有卷子,你找找,他哥哥叫张子浩在他们府城考的是第八,你把他们一家的都找出来,从字体到观点例证都比较一下”一人对着另一人指着卷宗说。
“那他祖父怎么时隔十多年才又考上,也是问题,难道是在等他的儿孙们?不应该啊,可能真的有猫腻。”一旁的教署怀疑道。
“是啊,一家祖孙七口都考上了,听说其余的都是亲属,家族式的,若没有猫腻,那就有不可告人的方法。”
听他这么一附和,大家都笑了,难道书院还有什么祖传秘方?
“还真有,你们没听,刚才学政提督说的什么‘拼音认字教学法’、‘深度记忆法’‘超级记忆法’、‘最高记忆法’,还有‘考前心理疏导法’,还,还有什么?”
“这个女的不得了啊,对了,还有谁,那谁在那儿教学啊?侯承哲?那不是国子监的大儒吗?”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
此时此刻祭酒才开言,“那就不奇怪了。”他翻看着传到他手里的那些卷宗,字迹上倒没看出什么,只有几份书法苍劲雄健,收放自如,其它的还真是稚嫩肤浅,但也不缺乏童趣。
看了几份,便自言自语地说:“这观点,主旨选得正确,没有偏斜,论据例证倒是各有不同,但也恰如其分地佐证了自己的观点,不错不错。”
“哎,这份居然用水流来形容治国之道,堵啊疏啊,这口气老道,活像一个哲者在论述治人治物,这个是谁的,我看看,张子佑!”
提督听到忙解释,“这个是最小的,是那个叫张树山的小孙子,今年九岁,他是他们教学新方法的最大受益者,听说他们的算术还了得,买卖东西几斤几两、几钱几文一下子就能口算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