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门槛与暗流(1/2)
总部的评估小组来得比预想中更快,也更低调。没有盛大的欢迎仪式,只有一辆不起眼的军用吉普悄无声息地驶入基地深处,停在了科研小楼附近。霍凌风亲自去迎接,片刻后,领着三个人走了进来。
为首的是一位肩扛将星的老者,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眼神锐利如鹰,不怒自威。白墨认得他,正是上次评审会坐镇中央的那位基地最高指挥官,周司令。跟在他身后的,一位是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人,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肩章显示是技术部的高级工程师;另一位则是个面容严肃、目光如炬的中年军官,身上带着一股久经沙场的凛冽气息,肩章显示是保卫部门的领导。
这阵仗,让原本还有些轻松的实验室气氛瞬间凝重起来。连顾建国这样见惯场面的老同志,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
“小霍啊,不用搞得这么紧张嘛。”周司令倒是先笑呵呵地开口,打破了沉默,“我们就是过来看看,了解一下情况。主要是想和这两位年轻有为的同志聊聊。”他的目光落在千临和白墨身上,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好奇。
霍凌风引着几位领导到一间收拾干净的小会议室坐下。没有多余的寒暄,评估几乎立刻就开始了。
“千临同志,”戴眼镜的技术专家率先开口,语气温和却直指核心,“我们看了你关于pVdF材料极化工艺和低噪声放大器设计的报告,非常精彩。我想了解一下,你在设计放大器时,是如何在缺少理想元件的情况下,想到通过优化电路拓扑和‘筛选’分立元件来实现低噪声目标的?这个思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千临微微颔首,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无波:“噪声来源主要有热噪声、散粒噪声和闪烁噪声。在缺少低噪声集成运放的情况下,需要从电路结构和元件选择两方面入手。分立元件设计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可以通过优化共源共栅(casde)结构、选择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以及对关键晶体管进行低频噪声系数筛选,来逼近理论极限。理论依据主要基于半导体物理的载流子输运理论和噪声模型。”
她的回答精准而凝练,没有丝毫多余的废话,直接点出了核心原理和方法。技术专家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点了点头,又追问了几个关于信号链匹配和抑制共模干扰的具体技术细节。千临对答如流,甚至在某些前沿理论的探讨上,隐隐展现出了超越这个时代的认知深度。
白墨在一旁听着,心里暗暗咋舌。这些问题她听着都头大,也就是仗着系统临时抱佛脚和那点初级技能,能勉强听懂个大概。千临却像是吃饭喝水一样简单,不愧是星际时代的科研大佬。
问完技术问题,那位面容严肃的保卫部领导开口了,他的问题更加直接和尖锐。
“千临同志,你的档案显示你是从兄弟单位内部调动而来,之前的具体工作单位和项目经历,属于保密范畴。”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千临,“我们尊重保密条例。但‘深蓝之心’项目关系重大,我们需要确认参与者的绝对可靠。你是否能向组织保证,你的过去没有任何可能对项目造成潜在风险的因素?你与境外组织或个人,是否存在任何形式的联系?”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这个问题极其敏感,几乎是在直接质疑千临的忠诚和背景。
霍凌风的心提了起来,正要开口打圆场,却被周司令一个眼神制止了。
千临抬起眼,第一次正视这位保令部领导,眼神清澈而坦荡,没有丝毫躲闪:“我保证,我的过去清白可靠,与任何境外组织或个人无任何形式的联系。我愿接受组织最严格的审查。”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保卫部领导沉默地与她对视了几秒,最终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
接下来,评估小组又向白墨询问了一些关于系统辅助、数据处理以及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白墨结合自己利用系统帮助筛选数据、优化算法的经验,以及从商城兑换安全模块的“心得”,回答得有理有据,滴水不漏。她着重强调了自己和千临紧密配合、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以及两人共同为项目服务的决心。
评估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周司令全程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地观察着,倾听着。
评估结束后,周司令站起身,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很好。年轻,有能力,有担当。小霍,你为基地引进了两位难得的人才啊。”
霍凌风松了口气:“是她们自己优秀。”
“技术评估基本通过了。”技术专家笑着说,“千临同志的理论功底和工程实践能力,确实令人印象深刻。白墨同志的辅助和整合能力,也同样重要。”
保卫部领导虽然没说什么,但表情明显缓和了许多。
“具体的任命和安排,总部会有正式通知。”周司令最后拍板,“你们要做好准备,‘深蓝之心’的挑战,远超你们之前的想象。同时,b超项目也不能放松,尽快形成战斗力,部队等着呢!”
“是!保证完成任务!”霍凌风立正敬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