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七零:科研大佬带飞签到锦鲤躺赢 > 第210章 八千积分?!

第210章 八千积分?!(1/2)

目录

“临临,便携b超的探头,我来负责部分的组装和外壳设计吧。”白墨对千临说,“我那个‘初级机械组装’技能,也许能派上用场。”

千临看了她一眼,微微颔首:“好。”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科研小楼进入了白热化的攻坚阶段。

白墨利用系统刷出的各种精密小工具和临时技能,将千临设计的小巧探头结构变成了现实。她小心翼翼地将pVdF压电薄膜切割成特定形状,粘接到探头外壳上,连接上比头发丝还细的导线。这项工作对精度的要求极高,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探头报废,但白墨凭借着“初级机械组装”技能的加持,硬是做得有模有样。

同时,她也没放弃“搞钱”和搜集资源的任务。系统不时刷新出一些零散的小任务,比如帮某个军工厂解决一个材料供应难题、为一个地方科研单位提供一个技术咨询(都是系统提供的信息),她都来者不拒,积少成多地赚取积分和现实资金。

她甚至利用签到系统偶尔刷出来的“临时商业嗅觉增强”技能,精准地找到了一些囤积紧俏物资的小贩,用合理的价格收购了一批用于信号处理电路的高品质电容器和电阻器,这些东西在这个年代也是极为难得的。

而千临,则完全沉浸在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和调试中。她的科研系统界面上,各种复杂的算法和电路图不断闪烁。为了最大限度地从微弱的压电信号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生成清晰的图像,她需要设计出超低噪声的前置放大器、高精度的模数转换电路、以及能在当时简陋的微处理器上运行的图像重建和后处理算法。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每一步都需要反复的计算、仿真和实验验证。

林涛和他的团队则在千临的指导下,进行电路板的焊接、元器件的安装以及设备的联调。顾建国则凭借他丰富的工程经验,对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整个团队都像上了发条一样高速运转着,所有人的神经都紧绷到了极限。头顶上是来自高层的压力,暗处是“蜂巢”组织如同毒蛇般的窥伺,眼前是无数亟待攻克的难关。

距离评审会,只剩下不到两周时间了。

便携b超的原型机,终于有了雏形。探头已经连接好,信号处理板也焊接完成,简单的显示模块也调试好了。

但是,当他们第一次进行联调测试时,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

探头采集到的信号微弱且充满了噪声,经过信号处理板后,在显示模块上生成的图像模糊不清,几乎无法辨别结构。

“怎么会这样?”林涛看着屏幕上的“雪花”,沮丧地说。

顾建国也皱着眉头:“信号太差了,完全被噪声淹没了。放大倍数再高也没用。”

白墨的心也沉到了谷底。眼看胜利在望,怎么在这个关键时刻出了问题?

千临站在设备前,眉头紧锁。她的目光落在电路板上,又看向探头,脑海中飞速地分析着可能的原因。

“是前置放大电路的噪声太大。”片刻后,千临给出了判断,“现有条件下能找到的运放芯片,噪声系数都太高了,无法匹配pVdF探头输出的微弱信号。”

这几乎是致命的问题。信号链的第一步出了错,后面再怎么处理都是徒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千临拥有最先进的算法,没有纯净的原始信号,也无法生成可用的图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