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仙味禅味与法味 > 第412章 地布金沙

第412章 地布金沙(2/2)

目录

紧张而又机械地工作了好几年,就像溺水挣扎想上岸的鱼一样,心里暗道:这回自己可以轻轻松松地去出家了吧?

于是,第二次,她又跑到了另外一家寺院,打算出家。

可是,寺院与我所想象的情况,大不一样。

寺院,也要劳作,甚至也要考虑赚取微薄收入的事。

比如,每天上午和下午,要去挖土种菜,要去田地割草,播种。

晚上,要做手工活计,帮寺里增加一点白粥钱。

因为,不是个个寺院都香客穿梭、油钱满箱。

有一些比较偏远的寺院,是难得有香火钱的。

张碧柳脱离农村太久太久,已习惯了城里的生活。

早已干不了农活,浑身没有一点劳作能力。

每日的出坡劳动,让她怀疑自己想出家的初衷。

在她的不断怀疑中,她又缩回了迈向圣道旅途的脚步。

于是,张碧柳想,自己就在家修心。倘若在家修得好,一样可以找回自己的本来面目,最终回归净土。

于是,她找了一位佛教界着名的导师,引导自己。

她一边在家拼命参禅念佛、诵经听经,一边赚钱存钱。后来,张碧柳考取了佛学博士。

但,她内心还是想出家。

她不喜欢俗世。

她粗浅地认为,俗世,只是沤灭心中圣念的脏河。

她心想,作为佛学博士的自己,现在出家应该能达成愿望吧?

吓,几次自己去出家,又落空了!

三番五次,都不知道她起了多少次出家的念头,离家出走多少次,到过多少寺院,拜过多少师父,全都无功而返。

年龄越来越大了,出家的念头反而也越来越强烈。

她深深知道,此生,自己若不出家成功,怕是寝食难安。

不过,她感觉她所修心的功力,倒是进步不少。

比如,她没有以前那么爱生气;

她没有以前那么执着;

她没有以前那么在乎异性对自己的态度;

她没有以前那么恋家;

她没有以前那么看重钱财。

等等。

终于有一天,张碧柳豁然发现,自己恍若就身处在净土中,好像身旁的一切,全都是净土的宝物。

而身旁的每一个人,则都跟佛菩萨一样慈悲和蔼。

她——顿悟!原来,只要心中有净土,又何须非得另外寻找净土?

只要把身边每一个人看作佛菩萨,只有自己实是凡夫,那么,自己又何偿不是时时身处在梵海?!

就这样,张碧柳终于成功地出家了!

万象皆净。

万物对她笑!

红尘是个大染缸!

至于把自身染成何种颜色?

对世间能起到何作用?

这全靠自身的定力与智慧。

定力与智慧如何才能得到?

因戒而生定,这就得到了定力。

再由定而生慧,这就得到了智慧。

戒定慧具足,灵力大满贯!

张碧柳为了达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从而修心至无忧无虑、无烦无恼的“无余涅盘之境”,所以之前要住山修行。

奈何,尘事不断、烦恼叠起,致使她迈向圣道旅途的脚步,每每缩了回来。

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各个寺院,一次又一次地决心出家,一次又一次地斩断情缘,一次又一次地牵扯不断……

在张张碧柳反反复复地徘徊于尘河与梵海之间时,她的修为渐渐增长。

她从没有信仰,到信仰具足;

她从修心零基础开始,到成为佛学博士。

纵使俗事叠如山,怎禁得起她奋力抛却世事的梵心!

俗事终究只是俗事,断然比不上梵音的轻灵悦耳。

终于,在张碧柳的修心境界达到了一定的圆融时,她眼前豁然开朗,顿觉浑身全所未有的轻松!

原来,只要心里清净无染,到哪都是无染之境。

断然不存在有“红尘染缸”一说。

而出家,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身在梵海,何须游尘河而上岸?!

这正是:

天下大道万千行,

唯有成佛是归仁。

扫却当途顽石子,

佛果原归有德人。

(全文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