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6(2/2)
薛治看了一眼送酒过来的小姑娘,叹了口气,道:“怎么没上学今天唉,今天没去,所以在店里帮忙,说起孩子上学,这龙溪的学校还真黑”被陈子华这么一打岔,薛治也忘了问陈子华的名字了。
陈子华愣了一下,道:“怎么黑了哦,今天好像不是周末吧”
薛治苦笑道:“不是周末,是这么回事儿,丫头今天上初三,在市三中上学。”
第四卷 龙溪攻略第五百四十三章 闲聊
薛治是真味居薛老板家的老三。今年三十九岁,却已经有四个孩子了,无一例外都是女儿,之所以跑到龙溪来,却还是为了逃避计划生育,因为他的老婆又怀上身子了,只是这一次,为了稳妥,专门找熟人做了b超,应该是个男孩。
所以,到了龙溪之后,便盘下这个门面房,做起了家里的老营生,卖米皮。
四个女儿,大女儿跟着来了龙溪,就是方才在店里临时充当服务员的那个小姑娘,今年才十五岁,不过因为长年随着父母东躲西藏的,帮着做生意,身体条件还不错,看上去比同龄人要大上那么一两岁。也一般的同龄人成熟得多。
二女儿才上初一,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三女儿十岁,正在读小学,在外婆家寄养,小女儿才七岁,也被薛治两口子带在身边,目前就在附近的小学读书,两口子总算有这门手艺在身,倒是不怎么发愁生活,家里也算有些积蓄,能帮衬一些。
薛治的大女儿在龙溪市三中读书,也是春节后才转过来,马上就要面临初中升高中的毕业考试了,要说这个时候功课应该非常紧张才是,没想到今天却在家里帮着卖凉皮。
几碗酒下肚,薛治也敞开了话头儿,跟陈子华聊了起来,此时还不是用饭的高峰期,他们这家小餐馆又是比较独特的地方小吃,因此顾客并不多,也不用薛治亲自坐镇柜台抓皮子卖,店里自然有随他一起过来的亲戚帮忙。
放下酒碗,薛治夹了一粒花生豆扔进嘴里,道:“我家大丫头在市三中读书,这三中是公家的学校吧来的时候收各种学杂费自不必说,怎么还弄出个借读费来。好像我们是外国人似的,真要是外国人,恐怕反而还不用缴费了。”
陈子华闻言一阵苦笑,这种弊病各地普遍存在,按说是不应该收所谓的借读费、建校费等等各种名目的费用的,但走正规渠道的话,政府运作成本会增高许多,反而不如这种手段更加有效,所以只能让异地读书的学生自己承担其中的费用,这也是一个愿打一愿挨的事情。
薛治又跟陈子华碰了一碗酒,道:“开学的时候,基本上各种费用都收了个遍,等正式上课了,谁知道还要经常缴纳许多莫名其妙的费用,比如说这补课费吧,正常上课时间,经常有老师请假,让学生自习,等到自习的时候,老师又来上课,说成是补课。这就有理由收补课费了,周末下午不排课,但却要上课,也变成了补课,总之,名目繁多。”
陈子华摇了摇头,这种事情还真没办法说理,回想自己读书的时候,巴不得老师多上几节课,哪有嫌弃补课的不过认真回想了一下,貌似那时候从来就没听说过收补课费,陈子华甚至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家里没钱,有一次连课本费都是班主任给垫付的。
这一瞬间,竟然让陈子华忽然想起很多早已遗忘的陈年旧事,当年那个给自己垫付书费的班主任,他已经有很多年不曾见过了,也不知道那个老师现在如何了,陈子华忽然觉得,自己似乎无意间疏忽了很多事情。
轻轻叹了口气,陈子华忍不住道:“我上学的时候,好像也没少补过课吧,但那个时候的怎么就没听说过收补课费呢”其实不光是小学,他读中学的时候也是如此。
薛治却道:“要不咋说现在的老师越来越钻到钱眼里面去了呢,随随便便弄套学习资料,就能明目张胆的收一次钱,给你举个例子吧,邮电局门口摆的那个书摊你知道吧”见陈子华点了点头。薛治便接道:“书摊老板是我这个店的房东,姓赵。”
夹了几粒花生米,薛治嚼了嚼,又泯了一口酒,道:“小赵从省城东八路书市进了一套课外辅导书,然后自己到学校去推销,书的定价是每本二十八块,推销给学校老师是每本十八块钱,老师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缴钱购买,当然了,卖给学生是书的定价,老师从中赚取每本书十块钱的差价,市三中初中毕业班有四百多学生,一门课就是四千块收入。”
陈子华还真没接触过这一行,闻言一愣,道:“这么算来,每门课一本书,六门课下来就能赚取两万多块”
薛治道:“岂止呐,一学期下来,那门课不推荐个几本辅导材料这还不算自己印刷的。”
陈子华摇摇头道:“这么说,学校岂不是成了一些人的敛财工具了。”
薛治这才道:“今天吧,大丫头又回来要钱,说是老师发了三套试卷。说是要交钱买卷子,一套试卷十块钱,顺便把卷子都带回来了,你猜猜,这卷子有多少”还不等陈子华开口,薛治便骂了一句:“真他黑,八开纸一张的卷子印两面就算是一套,三张纸就收三十块钱,这卷子还是学校老师自己出的试题,这不是讹钱是什么”
陈子华眉头忍不住一皱:“哪有这样收学生钱的就是拿去复印,一张卷子也用不了一块钱吧”这哪里是给学生搞学习资料。分明就是变着法儿的敛财了。
薛治叹了口气道:“要不我生的哪门子闲气唉,最后这钱还是得交,等会儿就让丫头去学校,马上就要中考了,还指望丫头能考个好成绩,最好能到华坪县的翠湖中学上高中。”
翠湖经过一年多的基建,大学园区虽然还没有建成,但中小学却已经非常完备,在几次全市范围内的竞赛当中,屡屡都有不俗的表现,如今已经俨然成为龙溪市最耀眼的重点学校了,省市教育系统都先后授予了翠湖中小学重点学校的名誉。
当然了,翠湖中小学能取得这一系列的名誉,除了确实的成绩之外,还跟学校的背景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一方面有雅华国际公司这个外资企业,公司的子弟都在这个学校读书,还聘请了不少外籍教师,另一方面,这所学校最初面对的招生对象也主要是那些灾民。
还有,学校的校长是省委组织部长邬语雯的丈夫,董事会主席是黄秀梅,也有着极深的背景,更不要说暗中还有陈子华这个市委书记的支持,雅华国际如今是龙溪最重要的投资商之一,市里的很多优惠政策都在向雅华国际倾斜,授予学校几个名誉,不过是轻而易举。
之所以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前往翠湖中学,除了学校已经拥有的名誉之外,还有一个众所称道的地方,翠湖中小学的各种费用都非常的低,几乎到了免费的地步,但学校招收学生却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定,首先是面对当初从三水镇和二郎乡灾区搬迁过去的灾民。
还有就是雅华国际公司的子弟,还有与该公司有协议的几个单位的职工子弟,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就需要考试成绩了。翠湖中学会从每年的全市统一升学考试当中,招收成绩优异的学生,只要进了翠湖中学,基本上是不用再缴纳什么费用了。
陈子华自然了解这些政策,这也是学校初创才想出来的招生路数,薛治能有这样的想法一点儿也不奇怪,琢磨了一下,陈子华问道:“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
薛治道:“考个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