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之官屠 > 分节阅读 249

分节阅读 249(2/2)

目录

“刚走一会儿,”冯雅君温婉的笑了笑,在凌云商厦养伤期间,一直都是林月虹负责照料,杨建军没有彻底死心之前,她暂时还不能在公众场合露面,何况,她也不想将自己重新置于大庭广众面前,“我已经通知律师准备公司材料了,尽快注册一家实业公司。”

冯雅君很快说起了正事儿,清醒后无所事事,心里自然会胡思乱想,自从决定彻底依附陈子华后,她就开始为陈子华打算起来,能证明自己能力,又能帮到陈子华的,眼前只有在经济上了,只要能帮他打造一个实力强劲的金融帝国,同样可以为他提供很大的帮助,甚至超过政治家族的助力,这原本也是陈子华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但陈子华身在官场,很多事情都没法子亲力亲为,让别人打理,发展毕竟受到限制,否则的话,当初也就不会让她去香港主持倩华公司了,从内心来讲,冯雅君对倩华公司多少还是有些抵触的,那个名字很明显就是他和李倩蓉名字综合,在那样一个公司里面拼命,冯雅君觉着心里别扭,这也是为什么这次一定要另起炉灶的缘故之一。

“不是说了,等你身体好了之后,去国外注册,然后回国投资么”陈子华微微皱了皱眉头,他从后世来,对国内的某些规则实际上非常反感,虽然把公司注册在国外比较麻烦,但灵活性确实是国内企业无法相比的,而且税收等方面,也有相当大的差异。

“我认真考虑过了,还是在国内先搞一个风投公司,然后逐渐扩展更好一些。”冯雅君淡淡的说道,其实她心里是不愿意受到倩华公司的影响,“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再考虑要不要用离岸公司来控股。”这个时候的资金审查并不像几年后那么严格,没人问你钱从哪儿来的,所以,直接在国内开办一家公司,也没什么好顾忌的。

第三卷 初露峥嵘 第二百五十八章 执照

陈子华从心底里面不愿意冯雅君将公司直接注册在国内。他觉得那样太容易受制于人,国内的特权阶层太多,有时候那是防不胜防,还是以外资名义经营更方便一些,两人商量了一番之后,冯雅君终于同意按照陈子华的思路来筹建公司,不为别的,还是因为陈子华的安全,她与陈子华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很多人都心中有数,所以不能留把柄给人。

冯雅君接受陈子华的建议之后,就决定暂时离开国内,回加拿大,如今她已经移民到加拿大了,所以用海外的身份做事儿会更方便一些,陈子华已经答应不再干涉冯雅君的经营,只提供一亿美元的启动资金,管理人员等等,都不会从倩华公司派遣,两个公司成为完全独立的整体,互不干扰,这样做。不光是冯雅君的意思,陈子华同样有这方面的想法。

三天后,冯雅君离开国内,在林月虹的陪伴下,经香港飞往加拿大,然后迅速在百慕大注册了一家离岸公司,陈子华则通过杨欣,从瑞士的私人账户中划拨了一亿美元到冯雅君注册的公司账户,让他苦笑不得的是,冯雅君给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命名雅华国际股份公司。

有了雅华国际股份公司,冯雅君开始在加拿大和美国、英国甚至新西兰等一些国家收购小企业和几个濒临倒闭的投资公司,相互整合之后,将公司的经营范围扩张到好几个不相统属的领域,一套组合拳之后,这些被雅华国际控股的公司开始从不同领域向国内投资。

陈子华将启动资金打给冯雅君之后,就对冯雅君的经营情况不闻不问了,邻近八月底的时候,他返回蓝山,陶虹和陈梅都要去临海读书,所以他必须回来送上一送,先到蓝山县的清荷小区跟陶虹缠绵了一番,第二天李倩蓉从京城回来之后,两人一起返回陈家坪。

陈老爸和陈老妈天生的劳碌命,在白云山呆了还不到一礼拜,就住不下去了,原本以为距离陈子华工作的地方近了,儿子能经常回家。谁想儿子一天比一天忙,而且陇东至芝兰的公路还没有开始修呢,从陇东开车天天回去也不现实,因此老两口索性就又从芝兰县搬回陈家坪了,听说儿子有可能回省城上班,那样的话,距离陈家坪反而还近一些。

老两口搬回来之后,又养上了几头猪和一群鸡,觉得这样才像一个家,住得也舒服吃得也舒爽,竟是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陈家坪了。

陈子华和李倩蓉也没有办法,只好任由两位老人自己乐意,不再干涉了。

李倩蓉已经知道陈子华工作即将变动的消息,不过并没有跟家里人说,也就是说,李援朝和韩冰尘都不知道陈子华即将从市委副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去省里担任商务厅常务副厅长的消息,这也是李倩蓉琢磨了之后才做出的决定,当然了,她也阻拦了陈子华向李援朝汇报这件事,从心里来讲。她还是不大愿意陈子华陷进李家的团体太多。

两人早上从清荷小区出发,所以回到陈家坪的时候还只是半上午的时分,陈梅正陪着母亲在厨房忙碌,家里还有不少亲朋好友,却是专门来给陈梅送行的,这时候不要说陈家坪这样的山村乡镇,就是县城里面谁家孩子考上大学,都会大摆筵席庆祝的,有的还美其名曰谢师宴,不过陈子华一向讨厌这些活动,没想到现在自己家里也来这一套。

李倩蓉看陈子华神色中有一些不耐,便瞪了他一眼,低声道:“今天可是送小妹上学的大日子,你少摆那副臭脸,现在谁家不都一样”她是知道陈子华喜静不喜闹的,即便参加一些应酬宴会,也都是稍沾即走,但今天在自己家,不但需要忍耐,还得帮着招呼客人。

刚下车,就有几个人快步迎了上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精明男子,大声笑道:“子华和倩蓉回来啦,赶了不少路吧,快进屋歇歇。”虽然李倩蓉极少回家,但亲朋好友当中却少有不知道她的,对李倩蓉的亲切程度完全不亚于陈子华,甚至还有过之。

李倩蓉笑着应道:“舅舅,三叔。你们已经先来啦,翠屏来了没有”别看她在陈家呆的时间不多,但对陈家的这些三亲四邻却十分熟悉,几乎无一余漏,甚至各家的家庭成员都很清楚,当然了,这些都是她下过功夫搜集的,这些功夫自然不会白白浪费,没见她这么一招呼,院子里的人个个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中年男子是陈子华的舅舅,李倩蓉说的翠屏,是他的女儿,与陈梅年龄差不多,不过已经不读书了,在县里的一家工厂上班,不用说,还是走的陈子华的门路,“呀,还有这么多的东西,来,你俩进屋去歇歇,让陈祥他们几个过来帮忙。”陈子华的舅舅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