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 第520集:镖途永继

第520集:镖途永继(1/2)

目录

镖旗照三代

暮色初临,冀南陈府的老院浸在夕阳里,青砖地上落着疏朗的槐影。柳如氏捏着茶盏的手微微发颤,陈远及时扶住杯底,瓷面相触发出轻响。十年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更深的沟壑,却没磨去那双眼睛里的清亮,正望着院外络绎的人影出神。

“爹,您瞧这趟南洋镖的货单,苏木成色比上月还好些。”陈承业递过竹纸账册,指尖划过“南洋周海商号”的落款。他已过不惑,青布直裰领口磨得发亮,却依旧身姿挺拔,只是鬓角添了几缕银丝。八岁的陈继业扒着石桌边缘,小手指戳着账册上的朱砂印,脆生生问:“爹,南洋是不是有会飞的鱼?姐姐说见过。”

陈承业失笑,揉了揉儿子的头:“等你再长几岁,随你姐姐走趟海镖便知。”话音未落,院外传来马蹄声与铜铃脆响,枣红色的马驹昂首进门,马鞍旁悬着的“陈记”镖旗猎猎生风。陈念雪翻身下马,靛蓝色劲装沾着些尘土,腰间佩剑的穗子还在摇晃,见了院中众人便扬起笑容:“爷爷、奶奶,我回来了。”

柳如氏忙起身迎上去,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这趟西域走了两月,可瘦了不少。”陈念雪笑着将手中锦盒递上:“给奶奶带了于阗的和田玉坠,您瞧瞧合心意不。”说着又转向陈远,递上另一本账册,“西域学堂的孩子们都学会了双面绣,这次还帮着绣了些荷包,跟着镖队带回来卖了些钱,都充作学堂经费了。”

陈远接过账册,指尖抚过上面稚嫩的字迹,那是学堂孩子们轮流记下的开销。十年前他咳疾初愈时,从没想过“陈记”的镖旗能插遍西域黄沙与南洋浪涛,更没想过孙女会成冀南第一位女镖头,把织坊学堂开到了于阗城外。他抬眼看向陈念雪,目光落在她肩头的护心镜上——那是当年他送给陈承业的,后来陈承业又传给了女儿。

“路上可顺?”陈远沉声问。

“托爷爷的福,一路安稳。就是过昆仑山时遇了些风雪,亏得李二郎早年教我的辨路法子,才没耽误行程。”陈念雪说着,瞥见石桌上的南洋货单,“周伯父的商船也到了?听说这次带了不少胡椒和象牙。”

陈承业点头:“刚清点完货,你周伯父还托人带话,问你下次何时南下,想让你带批绸缎去吕宋。”他看向女儿,眼中满是赞许。自陈念雪三年前接过镖队,先是稳住了西域商路,又开拓了于阗至波斯的支线,去年更是亲自押镖南下,与周海的商船队打通了“陆转海”的无缝衔接,如今“陈记”的镖旗在南洋港口也是响当当的名号。

陈继业拽着姐姐的衣角,仰着小脸问:“姐姐,西域的学堂里有像我这么大的孩子吗?他们也学算盘吗?”陈念雪蹲下身,从怀中摸出个绣着骆驼的荷包塞给他:“有啊,还有个小丫头比你还小,绣的骆驼比这个还精神。下次带你去看看?”小家伙立刻眼睛发亮,连连点头。

柳如氏端来刚温好的枣茶,笑道:“这孩子,整天盼着跟姐姐去押镖。”陈远呷了口茶,目光扫过院外——伙计们正忙着将南洋运来的苏木搬进库房,西域来的商客与账房先生核对货价,连墙角那棵老槐树,都比十年前粗壮了不少。他忽然想起陈承业初接家业时,在玉门关外遭遇沙暴的模样,那时的少年如今已能独当一面,将“陈记”做得比他当年还大。

“承业,”陈远开口,声音虽缓却有力,“昨日穆罕默德的儿子托人带信,说西域有个新部落想通商,你打算如何应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