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集:陈远的“退休生活”(2/2)
正说着,前院的先生走了过来,朝陈远作揖:“陈先生,该教孩子们记账了,您要不要去讲讲当年镖局的账怎么记?”陈远起身应着,刚要走,却见阿桃从兜里掏出个布包,小心翼翼递给他:“陈爷爷,这是我绣的小老虎,给您镇宅。”布包上的老虎歪歪扭扭,却绣得密实,陈远接过揣进怀里,心里暖烘烘的。
到了前院,孩子们已经坐回桌前,桌上摆着简陋的算盘和账本。陈远拿起一支毛笔,在纸上写下“诚信”二字,笔锋苍劲有力。“当年我开绸缎行,有回库房走水,烧了大半的绸缎。”他开口说道,孩子们立刻坐直了身子。
那是三十年前的事了,刚入夏,绸缎行的后库房突然起火,等众人把火扑灭,大半匹的绸缎都成了焦片。当时不少商户都付了定金等着取货,有人劝他用次品充数,或是干脆赖账,反正火是天灾,没人会怪他。
“可我不能那么做。”陈远的目光扫过孩子们的脸,“收了人家的定金,就是答应了要给好货,天灾不是失信的理由。”他说自己连夜带着伙计去苏州进货,路上怕误了工期,连着三天没合眼,回来后不仅给订户换了新绸缎,还每家多送了一匹衬里布赔罪。
“后来那些商户都成了老主顾,还帮我介绍了不少生意。”陈远放下笔,“你们记着,做生意跟做人一样,账本上的数字能算清,人心上的账更得算明白。欠了信用,比亏了银子还难补。”
孩子们听得入了迷,小三子突然举手:“陈爷爷,上次我娘让我买酱油,店家多找了我两个铜板,我送回去了,这算不算守信用?”陈远笑着点头:“算!哪怕是两个铜板,该还的就得还,这就是诚信。”小三子立刻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坐得更直了。
日头升到头顶时,学堂放学了。陈远送孩子们到门口,看着他们蹦蹦跳跳地走了,才转身往家走。刚出巷口,就看见柳如氏站在老槐树下等他,手里提着食盒。“就知道你讲起故事来忘了时辰。”柳如氏把食盒递给他,“刚做的绿豆糕,给你解解暑。”
陈远接过食盒,拐杖在地上叩了叩:“今天给孩子们讲了护军粮和火烧绸缎行的事,小家伙们听得可认真了,还说要学我守信用。”柳如氏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这学堂没白办,咱们陈家的规矩,也得让孩子们知道。”
两人慢慢往家走,阳光透过槐树叶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陈远摸了摸怀里阿桃绣的小老虎,又想起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突然觉得心里格外踏实。当年他闯镖途、开商号,拼的是力气和信誉;如今承业拓商路、办学堂,守的是人心和传承。这镖途从来不是一条人的路,是一代接一代,用诚信铺出来的坦途。
“明天还去学堂吗?”柳如氏问。陈远点头,拐杖敲在青石板上,声音清脆:“去,给孩子们讲讲当年在玉门关遇沙暴的事,让他们知道,守信用有时候得受点苦,但值当。”
柳如氏笑着应了,两人的身影慢慢融进了午后的阳光里。远处的织坊学堂传来几声隐约的读书声,和着风吹树叶的轻响,像是一首关于传承的歌,在镇子上空轻轻飘荡。而那些藏在故事里的诚信与善意,正像一颗颗种子,落在孩子们的心里,等着长成参天大树,撑起更长远的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