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从一战开始准备抗战 > 第433章 东北局势

第433章 东北局势(1/2)

目录

就在老墨在地中海爽到飞起的时候,此刻在广袤的太平洋战场,特别是澳大利亚的战事,算是给日渐颓唐的小日子帝国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汤斯维尔的陷落,这座澳大利亚东北部的重要港口和工业中心的易主,被日本国内宣传机构大肆渲染为一场决定性的胜利。报纸头版满是欢呼的士兵和太阳旗,广播里充斥着“帝国武运长久”的狂热叫嚣。这捷报暂时掩盖了国内物资匮乏的窘境,让民众沉浸在“南下战略”成功、即将获得澳大利亚强大工业能力和丰富资源的虚幻喜悦之中。

然而,在这片喧嚣之下,是小日子陆军高层刻意隐瞒的另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日战区的情况,日军已是节节败退,颓势难挽了!

曾经侵占的大片领土的小日子,如今的势力范围只剩下小部分还在其手中。这支昔日被誉为“皇军之花”的精锐力量,如今正承受着来自南方黔州军的多方面压力。

关东军司令部多次向东京大本营发出警告:如果不能向东北增派大量援军的话,日军势力极有可能被彻底逐出满洲,甚至连作为跳板和屏障的棒国都难以保住。

不过回应他的则是,自行决定,棒国不容有失。

面对无法逆转的兵力劣势,关东军司令梅津美治郎做出了一个就目前来说最明智的决定:对东北地区进行抢掠与破坏。也就是在黔州军到来之前,必须榨干东北的最后一丝价值。

大规模的工业设备,但凡能拆卸搬运的,都被紧急装车,通过铁路和港口运往棒国和日本本土。同时无数东北老百姓被强征驱赶,如同牲口一般被塞满了各个矿坑,进行最后的、疯狂的掠夺性开采,企图在撤离前带走最多的矿产资源和财富。

遍布东北农村的小日子“开拓团”也收到了风声,在秋收之后,纷纷抛弃经营多年的土地和房屋,带着大量的粮草纷纷开始有组织向南撤往棒国境内。整个东北,弥漫着一股末日来临前的恐慌氛围之中。

在他们这个些计划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好死不死,日本大本营来电了,却做出了一个极度疯狂的决策。他们要求梅津美治郎执行一种“利用纵深换时间”的战术。

大致命令就是,除诺门坎山区防区和承德防线必须固守外,放弃东北北部、东部绝大部分区域对红俄的防御!这意味着将广阔的黑土地、重要的城市乃至漫长的边境线,几乎暴露在了贪婪的红俄人眼前。

大本营的想法很天真:他们指望梅津美治郎能利用东北复杂的地形和恶劣气候,将任何试图全面接收东北的黔州军主力,拖延至少半年时间,如果能够把红俄人牵扯进来是最好的!

至于这些用巨大国土和无数资源换来的半年,就是他们最大的赌本。他们幻想在这半年内,能够彻底消化澳大利亚的战果,笑纳其已然不俗的工业潜力和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他们还将希望寄托于新控制的英属印度。

与处处抵抗的东亚和东南亚不同,日本在印度的统治出乎意料地“顺利”。在这个比烂的时代,很显然代英在比烂方面更胜一筹,这么说吧!能够让印度本土人将日军的到来视为一种“救赎”,你就知道这代英是得有多畜生了吧?

相比于直接不把他们当人的代英老爷,稍微在印度人面前装得像人一点的日本人赢得了印度中下两层的热烈欢迎。大量印度人力被招募(或雇佣),日本计划利用这庞大的人口基数,组建新的军队和生产后勤物资。

在他们蓝图里:半年后,依托澳洲的资源、印度的兵源和日本本土尚存的工业潜力,他们将能组建起一支新的、强大的力量,再次发动对黔州军的进攻,“将他们失去的,重新拿回来!”

这个计划,与当年“三个月灭亡一国”的狂言一样,充满了日本人独有的傲慢和对对手的极端蔑视,全然无视了如今他们曾经的宗主国已然觉醒的战争潜力和军民同仇敌忾的决心,这么说吧!这帮从上到下嗑药把脑子给嗑废了的矮子们已经失去了对于事物的基本判断能力了。

————————

就在小日子大本营做着“以空间换时间”、期待澳洲和印度能带来奇迹的迷梦,梅津美治郎无奈地执行着焦土撤退计划时,北方那头贪婪的北极熊,果然如预料般伸出了它的利爪。

关东军从漫长的东北-红俄边境线上撤离还不到半个月,红俄远东军的部队不请自来,或者说已经迫不及待地踏入了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上。他们打着“替蓝星的东亚维护治安、清除日本残余势力”的冠冕堂皇的旗号,甚至连一份最基本的、形式上的外交照会或者信函什么都未曾发给渝州方面,其坦克和步兵就已经跨过边境线,开进了东北的黑土地,这种情况属实有点目中无人了。

不过呢,这种情况确实,正中了梅津美治郎的下怀。他正愁如何将水搅浑,将强大的黔州军和红俄牵扯进来,这恰好超额的完成了他拖延时间计划。在收到情报后的第一时间就是暗中下令,部队后撤时可“不小心”或者“无意识地”留下一些不易携带的或者方便携带物资和装备,“方便”红俄军队“接收”,以助长其贪婪和推进速度。

————

随后不久,抗联的战士们把消息第一时间传回了渝州。萧河看着手中的电报,脸色阴沉。

他思考了一会儿,最终并未如寻常外交途径那般,直接致电克里姆林宫向那位“钢铁之人”提出抗议之类的把戏。他明白,在有些人的眼中,道德什么的,在绝对的利益面前都是狗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