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收寒士(1/2)
洛阳宫阙,秋阳正烈,澜台学馆的开张典礼于今日隆重举行。自从吕布定下“抑士族、扬寒门”的大政方略后,天下人心为之一震。士族震怒,寒门振奋,百姓议论不休。而当学馆朱门大开之时,来自关东、江淮、巴蜀、荆楚的寒门俊秀如潮水般涌入,他们或衣衫褴褛,或身背旧卷,但双眼却无一不透着炽烈的光,仿佛盼望着一条久被堵塞的仕途之路,终于展现在面前。
大殿之上,吕布身披玄甲,却脱去战袍,着以文服,端坐于御案之前。他目光如炬,俯瞰堂下数百名新入学馆的士子,声音洪亮而沉稳:“天下者,非一家之天下,亦非世族之天下。朕今日开馆,只问才识,不问出身;只重志节,不重门户。自此往后,寒士亦能入仕,庶子亦能掌兵,唯才是举,方能不负万民。”
殿外人潮如雷,声声呼喝“陛下万岁”,许多寒门子弟眼眶通红,他们自幼困于门第藩篱,被世族子弟视作草芥,今日竟得此际遇,怎能不心潮澎湃?一名来自颍川的少年士子忍不住跪下,叩首呼道:“臣本寒门,今日得见天恩,必誓死报国!”呼声响起,殿中诸多寒士亦一同伏地,顿时山呼震天。
然而在人群之中,却有几名衣冠整肃、神情冷漠的士族子弟,他们低声嘲讽:“不过是一群贱籍草莽,岂能与我等门阀并肩?学识浅陋,不过笑话罢了。”话虽轻,却被吕布耳中清晰捕捉。他目光一凝,挥手道:“今日既开学馆,当以策论试才。来人,呈上题案。”
锦案展开,纸墨飘香,吕布亲拟题目:“若国库空虚,兵甲未精,而天下方乱,君当如何理政以固社稷?”台下士子哗然,这是治国大题,非寻常经义所能应付。那几名世族子弟满脸冷笑,以为寒士必将狼狈。
然而,不多时便有一名寒士上前,正是那名颍川少年。他出身农家,却通读《管子》《盐铁论》,胸怀实用之策。此刻他提笔疾书,不言仁义空谈,而直指赋役不均、徭役横行,主张“轻徭薄赋、整军制器”,以此为根本,既可安百姓,又能养兵戈。他言辞朴实,句句切实。
殿中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聚在他身上。吕布朗声大笑,亲手接过他的策论,读罢后击案而起:“好!此等言,出自寒门,然却切中时弊,远胜空谈仁义之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