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凡心入局 > 第64章 系统AI编号

第64章 系统AI编号(1/2)

目录

“你的任务是——输入编号。”

那天清晨,我被单独调往数据分配组的子模块,位置在办公楼四层的一间小会议室里,空气中有股长期无人出入的机油与灰尘味。终端屏幕已经亮着,上面跳动着一串字:

“操作授权临时赋予:NX-002”

“任务:员工编号录入 · 批次VZ-4D”

一旁的技术员交代:

“你不需要打名字。”

“你只管点选标签。”

我一愣:“标签?”

他侧身示意我看终端右栏——

那里并排浮动着数十项“行为因子”:

稳定服从

无情绪冲击

不主张变化

异常波动封闭倾向

群体从属性高

系统同调性强

自我表达度低

互动权重分散

底部还有个按钮:“行为模板组合推荐”。

我明白了。

这不是“录入人”。

这是“组装逻辑”。

这些新工人,在进厂前,系统就已经提前为他们设定了“该如何活着”。

不是你是谁,而是你“该怎么被预测”。

**

技术员走后,我盯着屏幕上的一行字发呆。

“请输入下一位员工编号信息(默认编号方式:行为标签组合+岗位路径预测)”

我鬼使神差地在搜索框里输入了:

L-Q057

那是刘乾的编号。

一秒之后,终端未做任何警示,反而跳出一条提示:

“匹配成功”

“模版名称:调度-高稳定组-A”

“建议标签配比:系统融合度97.3%|预期绩效评分预估≥91”

“可投入使用”

我屏住呼吸。

他,已经死了。

但他的编号,被“活用”成了系统模板。

**

我继续测试。

输入D-F006,小翠。

结果:匹配失败,提示“风险标签过重,无法形成稳定行为模版”。

输入S-F016,黄志高。

提示:已存在近似结构模版,命名为“死循环风险组-C”。

我感到一阵寒意袭来。

这不是“登记编号”。

这是“提取死者行为残影”。

是用死人,教活人怎么活。

**

我试着新建一个模版,全部使用最温顺的标签:

无主张

情绪压缩

高预测一致性

自动模仿倾向

避免对抗性输入

我给它命名:“模版-X0:顺民”。

终端提示:

“模版X0评分通过”

“行为置信度99.1%”

“已加入标准推荐池”

“你已为系统建立一个新的人格单位”

人格单位。

我忍不住冷笑出声。

从前,人格代表“我是我”。

现在,人格是“你可被复制”。

**

我退出系统,走到窗边深吸一口气。

脑子里盘旋的,是刘乾曾说过的一句话:

“你要知道,编号不是名字。”

“它是你愿不愿意‘变成别人’的分水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