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匿名者X-13(2/2)
“你不觉得……太巧了吗?”林澈轻声说,“就在我们黑接口暴露后,他就出现了。”
我一言不发。
“你不怀疑他……是诱饵?”
我看着那段逻辑模型,深吸一口气。
“不。”我说,“我怀疑他,是警告者。”
林澈抬头:“警告我们什么?”
“别以为我们已经懂了规则。别以为我们能改写算法。”
“我们还差得远。”
我把X-13的备注抄在了笔记本上,关掉了终端。
第二天,我把这份演示模型带去给老隋看。
老隋看完沉默良久,只吐出一句话:
“他是高手。他知道你们的路会断在哪一步。”
“他不是要你们失败。他是提醒你们——别以为打穿编号系统,就等于解救了人。”
“你解构得再深,也别忘了:人不是为了从编号中活下来才活着的。”
“人,是为自己活着。”
我心头一震。
是啊,我们一直在解码,在破解,在重建一套更好的编号体系、同步网络、转喻机制——
我们用“诗”对抗算法,用“语法图”对抗识别机制。
可我们忘了。
我们不是为了“赢系统”才活着的。
我们是为了——不再是“编号”活着的。
哪怕这句话听起来像疯人自语。
“我们怎么办?”林澈问我,“删了?还是继续分析?”
我没有回答。
我把这段模拟逻辑包上传入本地隔离数据库,命名为《X13·回音者外部技术警示备份》,加密存档。
然后我写下:
“该模型非敌非友,为系统结构外部遗民所遗留。留存,不为模仿,而为警示。”
晚上,我在数据中枢日志上记录了这天的情况。
2025年·南境·编号资料保护计划日记117号:
有人比我们更懂系统,比我们更快到达过这个悬崖。
他留下了一盏灯。
不是指路的,是提醒我们不要在这里跌下去。
我拿起笔,在墙上的编号墙下,贴上了一张空白纸条。
写了两个字:
“X-13。”
林澈问我:“你连他的名字都没有。”
我答:“我只知道——他不是编号,他是一个提醒我们:别走错的人。”
“这已经足够了。”